课件编号6857827

【备考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高频考点突破:专题三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 学案(解析版)

日期:2024-05-0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59次 大小:16900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古代,解析,学案,文艺,科技,思想
  • cover
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艺 【高频考点呈现】 考点一 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 考点二 儒家主流思想的趋时更新 考点三 古代科技成就 考点四 文学艺术的繁荣 【高频考点剖析】 考点一 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 [考点回顾] 1.孔子:“仁”“礼”;“德治”思想;创办私学;编订“六经”。 2.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 3.荀子:“仁义”“王道”;“君舟民水”;“性本恶”。 4.老子:“道”的本原论;“无为而治”;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5.韩非子: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6.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考点深化] 1.诸子百家思想主张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1) 相似性 ①诸子百家思想主张的相似性主要表现在他们所追求的目标上,都是为求治国平天下之道,将社会从混乱中救出,重塑一个有序的社会。 ②诸子百家从治国理念、社会伦理观、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生态度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反映了社会变革下思想解放的特点。 (2)差异性 在治国 理念上 儒家主张“仁政”“德治”,反对严刑峻法;法家主张法治,强调严刑峻法;道家主张“无为而治” 在社会伦 理观上 孟子主张“人无有不善”,而荀子、韩非子主张“人之性恶”;道家的告子认为“性无善无不善也”,后天的教育和环境影响人性的转变 在处理人与自 然的关系上 荀子主张“制天命而用之”,人定胜天;而老子和庄子则主张顺应自然 在人生 态度上 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道家则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强调“超脱”;墨家提倡“非命”,即不从命;阴阳家主张“天命观” 在社会成 员关系上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儒家主张尊卑有序 2诸子百家思想主张各自体现的时代性 (1)儒家思想 ①春秋时期,孔子思想核心是“仁”,其目的是缓和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但在奴隶制瓦解的时代,其思想未被重视。 ②战国时期,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以利于封建统治的需要。在当时诸侯割据混战、封建制度确立时期,不能适应统治者的需要,只是诸子百家中的大宗而已。 (2)道家思想 ①春秋时期,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表现了其没落、消极的情绪,说明老子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②战国时期,庄子继承了老子的消极思想。道家的消极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不适应社会发展潮流的。 (3)墨家思想: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墨子提出“兼爱”“非攻”,反映了战国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小生产者经济实力增强,要求平等,反对战争的愿望。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墨家的主张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4)法家思想:战国时期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提出“中央集权”“法治”思想,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的进取精神和加强中央集权的迫切愿望,符合统治者富国强兵的要求,为新兴地主阶级的变法提供了理论依据,受到统治者的欢迎和推崇。 [考题印证] 1.(2018·北京高考·12)“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孟子强调仁政的思想,而甲骨文中的“王”指的是军事征伐,故A项错误;“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思想,与题目中的“仁”的思想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突出强调儒家注重道德教化的理念,故C项正确;宗法制强调的是血缘关系,与仁政无关,故D项错误。 2.(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4)《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