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6858205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必修二 7.20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同步学案(解析版)

日期:2024-11-2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80次 大小:6075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人教,学案,同步,斯大林模式,共产主义,战时
  • cover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课标要求】 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自主预习】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 (1)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的敌对势力不甘心失败。 (2)1918年夏,苏俄进入国内战争时期。 2.目的:为了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 3.内容 (1)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 (2)工业: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 (3)流通:取消自由贸易。 (4)分配: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 4.特色: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色。 5.作用 (1)积极作用:保证了对前线红军的粮食供应,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2)消极作用: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战后继续实施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问题思考 农民强烈反对征粮队的活动,要求经营自由和贸易自由,但遭到否定和拒绝。反映了苏维埃俄国的什么现象? 答案 苏维埃政权严格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侵犯了农民的利益,引起了农民的强烈不满。 二、新经济政策 1.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战后继续实施,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内容 (1)农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2)工业: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政府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矿产、森林、油田等。 (3)流通: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4)分配:废除实物分配制。 3.实质: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私有制的发展。 4.作用 (1)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 (2)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问题思考 哈默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也是列宁时期克里姆林宫的座上客,被称为“红色资本家”。他是第一个取得苏俄矿山开采权的外国人。哈默为什么能够取得矿山开采权? 答案 苏俄废除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政府允许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矿山。 三、“斯大林模式” 1.背景 (1)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 (2)1924年,斯大林的领导地位逐步确立。 (3)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 2.政策措施 (1)优先发展重工业,其资金来源是农业和轻工业。 (2)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以摆脱粮食供应困难。 3.特点 (1)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2)建立独立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外的经济体系。 (3)开辟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 4.评价 (1)功绩 ①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 ②经济实力的增长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2)弊端 ①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的长期滞后。 ②向农民索取太多,压制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③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④计划经济体制的僵化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问题思考]斯大林模式”是一个以国家为核心的高度集中的行政命令、计划管理体制,它限制了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否定了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用行政命令甚至粗暴的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生活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 材料反映出斯大林经济体制有何特点? 答案 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实行计划经济。 【自主探究】 一、“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 史料一  1921年苏俄的重工业产量只有一战前1913年的20%……叛乱席卷了全国……列宁曾说:“我们计划……直接下命令……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 [思考] 20世纪20年代初,苏俄农民喊出了“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统治和猪肉”的口号,根据史料一说明这一“口号”反映了什么。 【提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