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859884

【备考2020】统编版语文中考二轮专题复习:12古诗词鉴赏分册分篇名题精炼1(七上)课件+习题

日期:2024-04-2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6次 大小:167246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鉴赏,课件,七上,精炼,篇名,分册
    【备考2020】统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2古诗词鉴赏(2)分册分篇名题精炼1(七上)打印版 七年级上册 观沧海 1.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苍茫动荡,惊涛拍岸,吞吐日月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自己博大的胸襟(开阔的胸怀)和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 2.请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沧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3.请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诗人借助奇特的想象,描绘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气概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A.“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C.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悲凉伤感的意境。 D.本诗寓情于景,体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解析】C.诗中描写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了苍凉壮阔的意境,并无悲凉伤感。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首句写景,既点明了季节是暮春,又寓情于景,将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等感情融入其中,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次句紧扣诗题,将题目中“闻王昌龄左迁龙标”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其中“过”字凸显了诗人对好友旅途艰辛、被贬地荒凉的同情。 2.首句中描绘了哪些意象?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描绘了漂泊无依的杨花和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诗人通过描绘南国暮春的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苦的气氛。 3.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示例一】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明月比喻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希望它把自己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示例二】运用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象成有情有义的信使(借景抒情),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更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之情。【示例三】情景交融,把明月之景与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 A.诗人听到好朋友王昌龄被贬谪(左迁)到荒远的龙标的消息,遥对着朋友所在的方向,写下了这首诗。 B.首句写景兼点明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想象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传递着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D.全诗就事写景,借景抒情,特别是运用奇特的想象直抒胸臆,十分恰切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从而使这首诗成为友情诗中的名篇。 【解析】B.“杨花”给人飘忽不定的感觉,“子规”啼叫声近似“不如归去”,二者传达出伤感的气氛,而不是使人赏心悦目。 (三)次北固山下 1.“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用得极妙,请简析其妙处。 【示例】“悬”指笔直地高挂的样子,诗人以“一帆”的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和风吹拂、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更显其壮阔与磅礴。 2.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本诗颈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能从炼字的角度说说它妙在哪里吗? 妙在诗中用“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入”两字使之拟人化,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当中的哲理。 3.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 首联点出“客路”,表明自己出行在外,暗寓思乡之情;颈联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表达不得回乡的忧愁;尾联欲借“归雁”传递“乡书”,饱含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