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862315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课件】【20张PPT】

日期:2024-05-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6次 大小:1191258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6
18课,社会主义,发展,挫折,课件,20张
  • cover
(课件网)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变化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本课内容导 航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南美洲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苏联) 东欧8国 拉丁美洲1国 中国 老挝 越南 朝鲜 蒙古 柬埔寨 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力量逐渐壮大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1、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力量逐渐壮大; 2、中苏建交与合作,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苏联是第一个承认并最早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国家。 3、苏联模式的推广 目的: 措施: 实质: a、1949年,建立“经互会”; b、加强对东欧各国共产党的控制,按苏联模式全方位改造。 为了适应冷战的需要。 按照苏联模式在东欧各国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经互会旗帜 二、苏联的改革 回顾苏联(俄)的发展历程 1922年,苏联成立 1924年,列宁逝世 1926年,工业化 1928年 “五年计划” 1936年,新宪法 材料1:(苏联)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速度和重工业相比较,差距十分悬殊。1926到1940年,苏联重工业年均增速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为1.5%。1949年苏联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第二核大国,而全国一亿七千万人口平均每人买不到一双皮鞋,到1953年一个人才有0.4平米的住房。 ———《苏联国民经济》第87页 材料2:电冰箱、洗衣机和电视机产量也极少,1950年产电视机约1.19万台,电冰箱0.12万台,洗衣机0.03万台。农业的情况则更为严重。若按人口平均计算,谷物产量1913年全俄为540.2公斤,1940年才达429.7公斤,1950年为447.1公斤,1955年也才为524公斤;肉类统计1913年为31.4公斤,1940年为24.2公斤,1950年为27公斤,1955年为31.8公斤。音响、录像机都不能生产。 ———周荣坤《苏联基本数字手册》 苏联模式下的经济,轻、重工业发展比例严重失调 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 他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 政治上: 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忽视民主法制建设。 经济上: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弊端: 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计划经济体制下,产品质量差,农民生产积极性低。 二、苏联的改革 二、苏联的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 主要措施 ①政治上批判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②经济上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广种玉米宣传画 D 评价: 没有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的经济体制弊端,且存在严重偏差。 二、苏联的改革 2、勃列日涅夫改革 新政策 重工业 军事 ②评价:其改革仍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制约,反而使这一体制更加僵化。 二、苏联的改革 3、戈尔巴乔夫改革 a、首先进行经济改革,但没有取得成果。 b、后又进行政治改革。 措施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时间 1953年 1964年 1985年 重心措施 结果 评价 比较苏联三任领导人的改革 经济改革, 尤其是农业 经济改革, 尤其是重工业 先经济改革, 后政治改革 失 败 未能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 虽然突破了苏联模式,但脱离了社会主义方向,直接导致苏联解体。 三、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1、东欧剧变 指1989年前后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在短时间内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随之发生根本性变化的事件。 具体表现: ①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导致东欧各国共产党、工人党纷纷丧失政权。 ②经济上:实行私有化的市场经济 其实质就是,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典型事例: 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 两德合二为一(德国统一) 南斯拉夫联盟一分为五 改国名、改国旗等等 三、东欧剧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