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38张PPT。第六课 从传统到现代1914年上海画院人体写生训练合影从传统到现代的美术进程主要分中国和西方两部分。自20世纪以来,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对中国传统美术提出挑战,但同时也给美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中国美术的“现代化”主要表现在绘画技巧和形式上借鉴西方的写实主义,内容上反映现实生活。具体体现: 一、 对中国传统美术形式的改良和改造。 1、年画 2、中国画 二、油画的进入。《阳春白雪》《门神》 《丰衣足食图》力群《赶火车》 郑曼陀《年画》 年画从传统到现代艺术形式的演变 年画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美术门类,而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西方文化进入中国之后,年画一改过去那种仅仅与迷信或老百姓追求吉祥的心态相联系的面貌,而把一些新生事物纳入了表现范围,年画从传统走到现代,途遇社会变革、政治干预,文革的特例、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等等。 但作为主角的年画,之所以有经久不衰的可能性、之所以在蹉跎起落后仍然能够独善其身、在匆忙的现代社会依旧可以安然自持,究其根本,还是因为它最大程度的负载了所有关于“年”的记忆和期待———在传统中如此,在现代仍然如此。 古书里记载,传说很久以前,有名叫神荼、郁垒的两个兄弟,专门监督百鬼,发现有害的鬼就捆绑起来去喂老虎。于是黄帝就在门户上画神荼、郁垒的像用以防鬼。这个神话就是后来“门神”画产生的缘由。据说唐代皇帝曾命吴道子画钟馗像,并摹刻出来分赏给大臣贴挂以辟鬼。关于“门神画”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相传唐太宗李世民时,宫中闹鬼,李世民吓得心神不定,他手下的大将秦叔宝、尉迟恭便一个持剑、一个拿叉,昼夜替李世民站岗壮胆,宫中才平静下来。李世民觉得这两位大将太辛苦了,便令画师把二位将军的威武形象绘在宫门上。后来这个形式就流传到民间。 中国画也是一个重要的传统美术门类,不过在元明清时期,文人画的兴起使中国画的创作逐渐走向了“曲高和寡”的境地,它变成了艺术家抒发个人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而社会意义则较少被关注。潇湘奇观图 米友仁 到了当代社会,中国画的变革更进一步体现出与世界接轨的趋势。《江山如此多娇》,这幅作品既保留了传统山水画的一些创作技巧,但又进行了合理的突破,表现出视点的广阔和创造新社会的豪情,将西方绘画的造型方法与中国画的材料相结合,从而体现出一种现代感。《江山如此多娇》傅抱石 关山月这幅作品,她把伟大祖国的壮丽河山荟集画面: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普照着大地;山峦起伏,连绵不绝,浩浩瀚瀚,郁郁苍苍。象地跃然于画面之上。近景是一片青绿的丛山,其间点画了华茂的树木。这幅作品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在时序上,跨越了春与冬,打破了时间界限,使江南春色与北国隆冬同时在画面上出现,这种表现方法是作者的大胆独创。 20世纪以来,中国画这一民族文化的象征,如何同现代社会接轨一直是艺术界的一个重要话题。利用西洋绘画技法来改良中国画的主张是20世纪最有代表性的观念。即走一条中西合璧的道路———既保留民族的艺术形式又吸收西方的表现方法。在这方面较有代表性的是林风眠、吴冠中等艺术家。《仕女》流丽的 线 条优雅的 姿 态剪影式 的造型林风眼《白衣女》个案分析中的解释部分示意图林风眠受蔡元培美育思想的影响,承五四新文化运动之波澜,倡导新艺术运动,积极担负起以美育提高和完善民众道德,进而促成社会改造与进步的重任。他锐意革新艺术教育,并提出了“提倡全民族的各阶级共享艺术”的口号,他提倡兼收并蓄,调和中西艺术,并身体力行,为中国现代绘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和风格典范,是20世纪实践中西文化融合具有革新开拓精神的先驱,培养出李可染、吴冠中、艾青、赵无极等一大批艺术名家。林风眠是中国现代画坛的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