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875617

9 桃花源记 课件

日期:2024-05-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5次 大小:708982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桃花源,课件
  • cover
课件55张PPT。9 桃花源记毛泽东“陶令不知何处去, 桃花源里可耕田”“陶令不知何处去, 桃花源里可耕田”毛泽东“陶令不知何处去, 桃花源里可耕田”毛泽东“春来遍是桃花水, 不辨仙源何处寻” 王维《桃源行》 同学们,当你们看到这样的美景时,脑海中会想到哪个成语?(引出“世外桃源”)“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包含着一个神奇的、引人入胜的故事,是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后来,人们便利用“世外桃源”这个成语比喻生活安乐、环境优美的理想境界,现在也用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 这篇课文是怎样具体描绘桃花源美好境界的?作者为什么创设这么一个理想的美好境界呢?现在,让我们一起跟着渔人到这个世外桃源去看看!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注意古今异义现象;疏通文意,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文章内容。(重点) 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学习本文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难点) 领会桃花源的“美”与桃花源人的“乐”,理解“世外桃源”所寄托的作者的社会理想。(重点) 陶渊明(约365—427),又名潜,字 元亮,东晋诗人。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 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 西九江)人。长于诗文辞赋,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被称为“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代表作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饮酒》《五柳先生传》等。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卷六(中华书局1979年版),约作于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年)。陶渊明所生活的东晋末年,政治极端黑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陶渊明因对当时政权不满却又无力改变,只好辞官归田,借助创作来抒发情怀。此文虚构了一个与当时污浊的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世界,以寄托作者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 记 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记碑记 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问题游记 描写旅行途中见闻的散文体裁杂记 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的散文体裁笔记 以记事为主、篇幅短小、内容丰富的 文体邑人( ) 间隔( ) 俨然( ) 屋舍( ) 问津( ) 诣( ) 黄发垂髫( ) 缤纷( ) 怡然自乐( ) 阡陌( ) 豁然开朗( )yìjiàn yǎnqiān mòtiáobīn fēnyìshèyíhuòjīn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沿着,顺着。遇到,碰见。溪水的两岸。落花。一说,初开的花。繁多的样子。对见到的景象感到诧异。又。尽。作为职业。郡名,今湖南常德一带。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如同,像。仅容一人通过。才,仅仅,只。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空而宽阔。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舍弃,放下。这里是“离开”的意思。整齐的样子。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村落间)能互相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相闻,可以互相听到。桃花源以外的世人。指老人和小孩。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所以用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类。快乐的样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于是,就。同“邀”,邀请。副词,全,都。妻子儿女。与人世隔绝的地方。摆设。打听消息。详细。兼词,这里相当于“于之”,即“从这里”。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