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875658

3.3 DNA的复制 课件(31张PPT)+练习(含解析)

日期:2024-06-05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0次 大小:171199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DNA,复制,课件,31张,PPT,练习
    第3节 DNA的复制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1.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复制均在细胞核内进行 B.复制仅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 C.复制过程先解旋后复制 D.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的准确性 解析细胞分裂一般都伴随DNA复制,不只是有丝分裂,DNA不只存于细胞核内;细胞分裂方式亦不只是有丝分裂;DNA是边解旋边复制,不分先后。 答案D 2.正常情况下,不发生DNA复制的细胞是(  ) A.分裂的受精卵 B.癌细胞 C.根尖分生区细胞 D.成熟的表皮细胞 解析A、B、C三项中的细胞均可以进行有丝分裂,在有丝分裂间期进行DNA复制,而成熟的表皮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进行分裂,因此,DNA也不再进行复制。 答案D 3.体外进行DNA复制的实验,向试管中加入有关的酶、4种脱氧核苷酸和ATP,37 ℃下保温。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能生成DNA,DNA的碱基比例与4种脱氧核苷酸的比例一致 B.不能生成DNA,因为缺少DNA模板 C.能生成DNA,DNA的碱基比例不确定,且与酶的来源有一定的关联 D.不能生成DNA,因为实验中缺少酶催化的适宜的体内条件 解析DNA复制需要的条件是模板、原料、酶、能量等,题目的条件缺少模板,不能生成DNA。 答案B 4.下列关于DNA的计算,正确的是(  ) A.具有1 000个碱基对的DNA,腺嘌呤有600个,则每一条链上都具有胞嘧啶200个 B.具有m个胸腺嘧啶的DNA片段,复制n次后共需要2n·m个胸腺嘧啶 C.具有m个胸腺嘧啶的DNA片段,第n次复制需要2n-1·m个胸腺嘧啶 D.无论是双链DNA还是单链DNA,A+G所占的比例均是1/2 解析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具有1 000个碱基对的DNA,A+T+C+G=2 000(个),A=T=600个,C=G=400(个),但在该DNA的每一条链上所具有的胞嘧啶不一定是200个,A项错误;具有m个胸腺嘧啶的DNA片段,复制n次后共需要(2n-1)·m个胸腺嘧啶,B项错误;具有m个胸腺嘧啶的DNA片段,第n次复制共需要(2n-1)·m-(2n-1-1)·m=2n-1·m个胸腺嘧啶,C项正确;在双链DNA中,A+G所占的比例是1/2,在单链DNA中,A+G所占的比例不一定是1/2,D项错误。 答案C 5.某亲本DNA分子双链均以白色表示,以灰色表示第一次复制出的DNA子链,以黑色表示第二次复制出的DNA子链,该亲本双链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后的产物是(  ) 解析因为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因此亲本DNA的两条链将进入不同的子代DNA中,故A、B两项错误;因为第二次复制时得到的4个DNA分子中,都有一条DNA子链是在第二次复制时形成的,而C项中只有两个DNA分子中含第二次复制出的子链(黑色表示),故C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D 6.将在含15NH4Cl的培养液中培养若干代的某真核细胞转移到含14NH4Cl的培养液中培养,让细胞连续进行有丝分裂,提取DNA并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细胞经过一次分裂后,提取DNA并离心,DNA位于试管的中层 B.细胞经过两次分裂后,提取DNA并离心,一半DNA位于试管的中层,另一半DNA位于上层 C.细胞经过三次分裂后,提取DNA并离心,3/4的DNA位于试管的中层,1/4的DNA位于试管的上层 D.该实验可以证明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 解析细胞经过一次分裂后,所形成的每个子代DNA分子中的两条链中一条链含15N,另一条链含14N,位于试管的中层,A项正确;细胞经过两次分裂后,一半DNA位于试管的中层,另一半DNA位于上层,B项正确;细胞经过三次分裂后,有3/4的DNA位于试管的上层,1/4的DNA位于试管的中层,C项错误;该实验可以证明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D项正确。 答案C 7.同位素标记法是生物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相关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用14C标记的CO2供给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可探明碳的转移途径 B.用3H标记的尿嘧啶可研究细胞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 C.用32P或35S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细菌,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D.将15N标记的细菌转移到14N的培养液中,可探究DNA的复制方式 解析卡尔文用14C标记的CO2供应小球藻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