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6880984

岳麓版(2007)高中必修二历史-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课件(共23张PPT)

日期:2025-10-2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1次 大小:298393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岳麓,中国,23张,课件,制度,土地
  • cover
(课件网) 第二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一)原始时代: 氏族公社所有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二)奴隶社会(商周时期): 井田制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小雅·北山》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战国〕孟轲《孟子·滕文公上》 3.表现: (1)井田的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由周王将土地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 (2)有公田和私田,公田实际上为贵族占有,私田是村社成员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1.性质: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2.实质:土地属于国王所有 正月,令农始作,服于公田农耕,及雪释,始耕焉……均地分力,使民知时也。民乃知时日之早晏,日月之不足,饥寒之至于身也。是故夜寝早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故不均之为恶也,地利不可尽,民力不可惮;不告之以时,而民不知;不道之以事,而民不为。 ———《管子·乘马》 3.发展过程: 形成于商,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 井田制瓦解的表现: 大量公田被抛荒,部分私田逐渐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 井田制瓦解原因探究: 战国铁犁 材料一: 春秋铁牛尊 铁犁牛耕出现,私田开垦增多。 材料二: 初税亩。初者何?始也。税亩者何?履亩而税也。 ———〔战国〕公羊高《公羊传·宣公十五年》 税制改革,客观上承认土地私有,加速井田制瓦解。 桓公曰:“伍鄙若何?”管子对曰:“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井田畴均,则民不憾。” ———〔春秋〕左丘明《国语·齐语》 材料三: 兼并战争频繁,土地转让进一步发展。 材料四: 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审分》 公田上耕作的劳动力减少。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六八《商君列传》 井田制废除标志: 商鞅变法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一)原始时代: 氏族公社所有 (二)奴隶社会(商周时期): 井田制 (三)封建土地所有制: 1.封建土地国有制 2.封建土地私有制 (1)君主私有土地 (3)地主私有土地 (2)自耕农私有土地 一部分 一部分 少量 大部分 (三)封建土地所有制: 1.封建土地国有制 均田制 (太和)九年(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 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老免及身没则还田。奴婢、牛随有无以还受……诸宰民之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卖者坐如律……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民年十五以上未娶者,四人出一夫一妇之调。 ———〔北齐〕魏收《魏书》卷一一〇《食货志》 按性别、年龄把国家控制的土地分给官员和农民;土地只准使用,不能买卖; 受田农民要向国家缴纳租税,并服徭役和兵役。 地主私有土地(地主土地私有制) 1.形式:地主将土地出租给农民耕种,农民向地主交租。 2.地主土地获取方式: 对原有公田的习惯占有; 立军功通过赏赐获得; 通过土地买卖获得。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汉书·食货志》 宋……田制不立,圳亩转易,丁口隐漏,兼并冒伪,未尝考按,故赋入之利视前代为薄。 ———〔元〕脱脱《宋史》卷一七四《食货志上二·赋税》 地主私有土地(地主土地私有制) 地主私有土地(地主土地私有制) 3.恶性发展(土地兼并): 明后期勋戚、官员占地一览表(引自黄冕堂《明史管见》) 严重影响国家赋税收入;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