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水族馆》 学科 音乐 学段: 一至二年级学段 年级 一年级 相关 领域 本课涉及到的领域:感受与欣赏、音乐表现、创造 教材 书 名: 义务教育教科书 音乐 -出卷网-: 人民教育-出卷网- 出版日期: 2012年6月 是否已实施 是 水族馆 ———小学一年级上第三课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参与人员 姓名 单位 联系方式 设计者 刘静 北京市十八中附小 13683077168 实施者 刘静 北京市十八中附小 13683077168 指导者 杨俐嘉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 13811754456 课件制作者 刘静 北京市十八中附小 13683077168 其他参与者 《水族馆》 ———小学一年级欣赏课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本课教学将无形的欣赏过程和有形的表现性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看、想、画、猜、辨、演的方式了解乐曲的主题、结构以及特色配器,从而完成抽象的乐曲欣赏过程。 (二)理论依据 《课程》中指出:教师应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1.对作品曲式结构的分析: (1)《水族馆》是圣.桑创作的《动物狂欢节的》中的另一首作品、曲调平稳柔和,由钢琴弹奏出清缓的琶音,犹如玻璃水族箱里清水的波动。长笛与弦乐奏出舒缓的旋律,表现了鱼儿在水中悠闲地游来游去的样子,描绘出水底世界的奇幻与神秘。全曲为a小调、4/4 拍子、小行板,由单主题发展而成,共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反复一次,第二部分为第一部分的模仿发展。结构清晰单纯: A包含两乐句,即A=a(4)、b(8),其中a由两个相同的乐节构成(2+2),b由带旋律部分4小节+扩展半终止4小节(即9-12小节看似连接句的位置,这其实是a小调的属和弦的延伸,可以从低音E进行判断);之后再整体重复一遍,至扩展终止位置变为a小调主和弦(21-24小节)。所以,A部分应为一个复乐段结构(即仅相当于一个乐段、一部曲式规模)。 B部分由c(4)、d(11)构成,其中c由两个相同乐节构成(2+2),d由带旋律部分6小节(同样由两个相同乐节组成3+3)+ 扩展终止5小节(主和弦)。 2.对作品中特色配器的分析 高声部的音乐主题由小提琴加弱音器在高音区演奏,并用长笛的中音区予以重复,使音色柔和透明。“钢片琴”的加入把鱼儿在水面翻滚在阳光下闪烁光点的样子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曲家为了要装点音响色彩,在作曲中还增添许多具有透亮音色的特色乐器。如:谱中非常清晰地显示有玻璃口琴这件特殊的色彩性乐器,它在音响中所发出的声音不是我们平常听到的口琴的音色,属于非常规乐器,在这个作品中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 另外,作品中的钢琴标注了una corda,是利用一种装置在钢琴移动机构一侧的软踏板,当踩下时,琴槌只敲击三根琴弦中的一根,因此每个音符发出的声音会变得更加安静。两架钢琴用上下交织流动的琶音作为织体伴奏,表现出水波荡漾的声音,主题后又接以由连续减三和弦构成的琶音节奏音群在两架钢琴上出现,这些都是圣-桑的创新技法,使作品音乐形象更加完善。 3.对本课图形谱的分析 “图形谱”是利用一些简单易画的图形、线条来高度概括音乐旋律的走向、速度、力度等的一种乐谱。根据“图形谱”,我们可以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直观地看到音乐进行中的变化、发展、重复等特点。而且,在聆听中边划“图形谱”边聆听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作品的情绪情感、调动注意力。 本课图形谱的设计具有趣味性、明了性的特点,运用的图形与作品内容十分贴切,并能形象的显示出旋律走向和作品的结构特点,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了合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