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6891742

2.3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教案

日期:2025-04-29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22次 大小:3481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我国,地震,泥石流,滑坡,教案
  • cover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地震灾害的基本特点、形成和分布。 (2)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能正确评价地质灾害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3)增强学生面临地质灾害时的应变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材料分析,掌握我国地震灾害的基本特点。 (2)通过读图分析,理解我国多地震灾害的原因及我国地震带的分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我国地震灾害的学习能够增强学生防灾、减灾意识。 【教学重难点】 我国地震的基本特点、形成原因、主要的地震带及防灾减灾的措施。 【教学过程】 【课件演示】播放汶川地震的视频影像资料。 【教师引导】刚才我们看了有关汶川大地震的一些图片和文字资料,我们发现,陆地环境的变化有时异常激烈,这些自然现象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它们常常给人类环境造成极大的损害和威胁,我们称为地质灾害。请同学们思考,你所了解的地质灾害有哪些,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回答】略 【课件演示】主要地质灾害目录 【教师引导】我国地质灾害有哪些特点呢? 【观看录像】观后由学生归纳我国地质灾害的特点。 【点评并板书】1.我国地质灾害种类齐。 2.我国地质灾害分布广。 3.我国地质灾害危害大。 【教师转承】下面我国来具体了解我国的地震灾害。 【课件呈现】我国地震的相关资料,要求学生分析归纳我国地震灾害的基本特点。 资料一:我国地震记载史约有3800多年,记录史上的9000多次地震中,6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有800多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8级以上的大地震有l8次,最大震级为8.5级,共有三次,即:l668年山东莒县郯城地震、l920年宁夏海原地震、l950年西藏察隅地震。l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l556年陕西华县发生8.2级强地震,死亡80多万人,是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l949年以来,l00多次破坏性地震袭击了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涉及东部地区14个省份,造成27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4%,地震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千米,房屋倒塌达700万间。 资料二:地震可按照震源深度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 震源深度在0~60千米范围内的地震,叫做浅源地震。浅源地震的发震频率高,占地震总数的72.5%,所释放的地震能占总释放能量的85%。其中,震源深度在30公里以内的占多数,是地震灾害的主要制造者,对人类影响最大。 震源深度在60—300千米之间的地震,称为中源地震。中源地震的发震频率较低,占地震总数的23.5%,所释放的能量约占地震总释放能量的12%。绝大多数中源地震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分布在岛弧的里侧和海岸山脉一带。中源地震一般不造成灾害。 震源深度超过300千米的地震,叫做深源地震。到目前为止,目前已知的最深的地震震源是720公里。深源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4%,所释放的能量约占地震总释放能量的3%。深源地震大多分布于太平洋一带的深海沟附近。深源地震一般不会造成灾害。 资料三:从我国地震发生的空间位置的分布特点看,我国的深源地震仅出现于吉林的安图、珲春和黑龙江的穆棱、东宁、牡丹江一带,深度一般为400~600千米。它是环太平洋地震带深震群的一部分,是太平洋板块俯冲带以300倾角插入亚洲大陆之下,伸达我国东北的产物。震级为5~7.5级,因震源过深,一般无破坏作用。我国的中源地震主要有三处:一是台湾省东部的沿海,如基隆东北、花莲以东海域以及东南海域,深度为l00.270千米;二是西藏南部江孜、达旺附近,深度为l40~180千米;三是新疆西部的塔什库尔干、麻扎一带,深达100~160千米,它是兴都库什中源地震群的一部分。我国的浅源地震分布最为广泛,在深度上东西两部稍有差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