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903690

广东省阳春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日期:2024-05-0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4次 大小:9671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广东省,阳春市,2018-2019,学年,高一,学期
  • cover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教学质量监测试题语文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几百年来,笔墨形成了范式。自宋而下,中国画笔墨有了越来越多的规定性。不少有才能的画家文化修养越高,个性越弱。到了人笔俱老的境界,早期的新鲜的生命感也没有了,与凡人的差别仅在于他是较高层次上的平庸,而像徐渭、虚谷、林风眠、傅抱石这样的巨子却突破了范式。他们从观念层次上拓宽了中国画的笔墨语言,仍然以笔为载体,以颜色而不仅是用墨色写意,照样创造出“气韵生动”的境界。 笔与墨都是感情的记录,而且留下的是准确的轨迹。一竿修竹、一组怪石、山中烟云、四时花木都是画家表达内在精神的形式。 笔墨是中国画所特有的概念。笔墨源于中国画的规定性。中国画必须要用毛笔来进行创作,如果用油画笔则不能称为中国画。中国画和毛笔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结晶。由于毛笔所特有的形制,因此由笔所表现的轨迹各不相同。用墨及水量的不同,可以表现出墨色的浓、淡、干、湿、燥、润等效果。因此中国画正是借毛笔的特性表现出了非常丰富的精神内涵。墨也是中国画中所特有的材料。而且由于墨掺水量的不同,可以变化出千百种墨色。另外还有一种非常独特的中国画材料———宣纸。它是用一些植物纤维按比例的多少并经过非常严格的手工程序制作出来的。因此不同纤维的纸有不同的墨色效果。也正因这些各具特色的独特材料构成了中国画规定性的“材料系统”。在材料系统中,由于笔、墨、纸中所含水份的不同,产生各种各样的变化。这种变化我们称之为“笔墨话语”。不同的“笔墨话语”则有雅俗之分,高下之异,乃至人品、人格的差异皆可以从笔墨中得知。即如古人所讲的“学如其人,画如其人,文如其人”。 笔墨不仅仅是技法,还是一种精神;技法是有限的,但精神是无限的;技法是可以创造的,但精神应该是继承的。 艺术家首先要解决认识论问题。技术训练是有止境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训练会有成效,所谓“人笔俱老”。但有人画了一辈子还是画匠,这大约是先天缺少感觉,或者是因为一辈子也没有解决认识论的问题。一部中国绘画发展史就是一部发展革新史。但每个时代只有少数人能超越传统,这是因为艺术的传承极易被束缚。来自社会的审美定势和个人的心理障碍是束缚艺术发展的原因。 中国画以独特的笔墨传递画家的情绪,这需要艺术灵感。灵感是修养和求索的结果,是心灵的火花,是历山川、开眼界、爱读书、多巧思的结果。有空且画,无空且止。不管成功也好,失败也好,是过程就有意义。 作画必先求意,强调先构思,然后再落笔,加入作者自身的主观情感,或疾或徐,或顿或挫,或枯或湿的笔迹、墨色,让我们在观赏时充分领味画中所描绘的物象所带给我们“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笔墨精神。 (摘编自程大利《谈艺》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笔墨不仅是一种技法,还是一种精神。精神是无限,是可以继承的;技法是有限的,是可以创造的。 B. 每个时代只有少数人能超越传统,这是因为艺术的传承极易被来自社会的审美定势和个人的心理障碍所束缚。 C. 艺术家要具备多方面的素养要有开阔的视野。没有闲暇就不要作画,作画应是闲情逸致时的即兴行为。 D. 作画时,意在笔先要融入创作者的主观情感根据需要,恰当运用笔墨,表现出“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笔墨精神。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提出“笔墨”的论题,主体部分主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进行阐述。 B. 文章提及徐渭等人突破范式的例子,论证笔墨可以创造出“气韵生动”的境界的观点。 C. 文章第三段从三个角度进行阐述,论证“学如其人,画如其人,文如其人”的观点。 D. 文章结尾部分,提到艺术灵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