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908306

3《安塞腰鼓》2课时课件+教学设计+素材

日期:2024-05-2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0次 大小:5741723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安塞腰鼓,课时,课件,教学设计,素材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课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重点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安塞腰鼓所散发的磅礴气势和力量之美; 2.体会长短句式交错使用的节奏、韵律的变化特点,学习反复、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充满激情的语言特色; 3.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感悟安塞腰鼓所蕴蓄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底蕴,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重点难点】 重点:1.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重点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安塞腰鼓所散发的磅礴气势和力量之美; 2.体会长短句式交错使用的节奏、韵律的变化特点,学习反复、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充满激情的语言特色; 难点:体会长短句式交错使用的节奏、韵律的变化特点,学习反复、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充满激情的语言特色。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安塞腰鼓在我国大西北黄土高原上享有“天下第一鼓”的美称。那火一样热烈的舞蹈,是我国北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民间舞蹈之一。有人这样形容道:“安塞腰鼓表演起来有股能劲,挥槌有股蛮劲,跳跃有股虎劲,转身有股猛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看了使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实实在在是劲!”今天我们学习陕北作家刘成章写的《安塞腰鼓》这篇文章,借助作者的生动描摹,跟着安塞腰鼓的节奏,体会它的气势,感受其中生命的律动。 二.出示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重点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安塞腰鼓所散发的磅礴气势和力量之美; 2.体会长短句式交错使用的节奏、韵律的变化特点,学习反复、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充满激情的语言特色; 3.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感悟安塞腰鼓所蕴蓄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底蕴,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三.检查预习: 1.介绍作者:刘成章: 1937年生,陕西省延安市人。当代诗人、散文家。散文集《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安塞腰鼓》 是《羊想云彩》中的一篇。他写陕北,追求“土”(即民族化和地方色彩):有诗意的土,有灵性的土,向“信天游”靠拢。这就攫住了陕北的“魂”,也显出了他散文的“精气神儿”。 2.介绍写作背景: 20世纪80年代中期,正是中华民族改革开放“高歌猛进”和“阵痛”的关键时期,整个民族情绪处于“沸腾”的状态。一个民族的希望,在于她的生机和活力,在于她的梦想和荣光,在于她的义无反顾一往无前,在于她的坚忍不拔和百折不挠,这是一个民族的真气、正气、浩气和骨气,也就是一个民族的气节和气魄。贫血缺钙的民族,何以立足于世界?“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这正是中华民族艰难坎坷的历史进程的一种写照,也是作者美好的期待和祈愿。 3.了解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是陕北的汉族民俗舞蹈。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2006年5月20日,安塞腰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远古时代,黄河各流域部落的男性常用一截中空的树干包以羊皮,携在腰间,击之以驱赶野兽。后来,在秦朝为了防止其他游牧民族侵犯疆土,每个士兵身上都背着鼓,用于警报。 4.字音: 骤雨( ) 恬静( ) 亢奋( ) 晦暗( ) 羁绊( ) 蓦然( ) 束缚( ) 磅礴( ) 颤栗( ) 飞溅( ) 冗杂( ) 烧灼( ) 戛然而止( ) 严峻( ) 5.词语: 亢奋:极度兴奋。 晦暗:昏暗。文中是迷惘、糊涂的意思。 束缚:使受到约束限制;使停留在狭窄的范围里。 羁绊:缠住不能脱身,束缚。羁,约束。 磅礴:(气势)盛大。 淋漓:形容畅快。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戛然而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