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919654

【解析版】四川省攀枝花七中2019-2020学年高三(下)2月月考历史试题

日期:2024-05-0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1次 大小:10515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历史,月月,高三,解析,学年,2019-2020
  • cover
四川省攀枝花七中2019-2020学年高三(下)2月月考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30个小题共75分) 1.(2.5分)有学者认为,甲骨卜辞的记载反映了早期人类身处的社会历史状况和思维特征。这种自然崇拜反映的自然与人的关系以及人对社会的认识,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天人思想的发端与雏形。甲骨卜辞(  ) A.反映了我国早期社会的真实状况 B.促进了自然与人的和谐 C.影响了秦汉以后政治文明的走向 D.推动了中华文化的成长 2.(2.5分)夏朝时期,天下万国,夏王为“诸侯之长(盟主)”,到了周朝,“天下一家”,周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各部族文化融合的加强 B.中央集权统治的加强 C.政治制度的宗法伦理化 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3.(2.5分)有学者认为商周祭祖动机不同,前者出于对祖先神秘而伟大的神性力量的尊崇和敬畏,祈求得到祖先的保佑;而西周祭祖既是为了得到祖先福佑,也是为了敬宗睦族,张扬孝德。该学者认为从商到周祭祖动机的变化反映了(  ) A.商代政治具有王权与神权相结合的神秘色彩 B.西周的祖先崇拜具有世俗化特点 C.西周的祖先崇拜已经取代了商代的神灵崇拜 D.商、周两朝都崇尚对祖先的崇拜 4.(2.5分)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仁”和“礼”,法家强调“法”和“刑”,老子强调自然的静态平衡,墨子主张“爱无差等”,杂家主张“治国公平”、“为民谋利”,这些主张的共同之处是(  ) A.重视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重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C.都阐释了各自的“和谐”思想 D.都主张“礼”、“法”并用 5.(2.5分)《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 A.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B.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6.(2.5分)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地,到战国末期,黄河已有“浊河”之称,西汉时,黄河更是“河水高于地上”,下游地区水患频繁,引发土壤沙化和盐碱化。导致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在于(  ) A.争霸战争频繁 B.生产工具的改进 C.少数民族南下 D.人口的大量迁移 7.(2.5分)秦朝规定了官方文书的表述标准,如“公室”“王室”称“县官”,“边塞”称“故塞”,“郡邦尉”称“郡尉”,“邦司马”称“郡司马”。这有利于(  ) A.隶书的全面推广 B.儒家思想的传播 C.边患危机的解决 D.大一统思想的宣传 8.(2.5分)秦朝时期,秦始皇明令将“贾人”与“治狱吏不直者、诸尝逋亡人、赘婿”等归为同类,并将他们充征(服徭役)或戍边。这反映了秦代(  ) A.劳动力极其缺乏 B.社会等级森严 C.徭役比较繁重 D.厉行抑商政策 9.(2.5分)汉武帝时《出界律》规定:诸侯王只能在自己的封地活动,绝对不能私出国(诸侯国)界。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是(  ) A.强化君主专制 B.加强思想控制 C.加强中央集权 D.防止诸侯割据 10.(2.5分)如图所示,丝绸之路开通后西域有汗血马、毛皮、葡萄、核桃等传入中原。中原有丝绸、瓷器、茶叶、冶铁、凿井技术等传入西域。这说明(  ) A.外来物品传入改善人民生活 B.中原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较高 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D.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丝路的繁荣 11.(2.5分)如图为汉武帝初年和汉宣帝末年法家或法吏与儒家或儒者出身的公卿所占可考公卿总数比重的变化情况示意图。此图可用于研究,汉代(  ) A.非儒家各学派的消亡 B.察举制度的日益完善 C.国家教育体系的健全 D.社会主流文化的转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