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6920495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同步课件

日期:2025-10-2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2次 大小:715657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课,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同步
  • cover
(课件网) 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产业结构 生产模式 经营方式 土地制度 地域水平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精耕细作(核心特点) 男耕女织 以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体 劳动是财富之父,而土地则是财富之母。 ———【英】威廉?配第《赋税论》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废井田,开阡陌 ■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 【课标】 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一、土地私有制的逐步确立 1. 原始社会 ———土地公有制 (1)兴衰: 商代出现 2. 商周时期 ———井田制 (2)实质: 材料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小雅·北山》 一、土地私有制的逐步确立 1. 原始社会 ———土地公有制 (1)兴衰: 商代出现 2. 商周时期 ———井田制 (2)实质: 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3)与分封制的关系: 经济基———上层建筑 —西周鼎盛 材料二: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下》 材料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小雅·北山》 一、土地私有制的逐步确立 1. 原始社会 ———土地公有制 (1)兴衰: 商代出现 2. 商周时期 ———井田制 (2)实质: 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3)与分封制的关系: 经济基———上层建筑 —西周鼎盛 —春秋走向崩溃 铁犁牛耕出现(生产力发展) 各国税制改革(生产关系调整) 公田被抛荒 私田变私有 根本: 直接: (4)走向崩溃 表现: 原因: 背景: 周王室衰微,兼并战争频繁 初税亩 相地而衰征 作爰田 作丘赋 桓公曰:“伍鄙若何?”管子对曰:“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井田畴均,则民不憾。” ———〔春秋〕左丘明《国语·齐语》 管仲 地租形式的演变: 劳役地租(井田制)—实物地租(相地而衰征)—货币地租(封末期) 商鞅 “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 “依军功行田宅” 商鞅变法———从法律上废除井田制,土地私有制正式确立 一、土地私有制的逐步确立 1. 原始社会 ———土地公有制 (1)兴衰: 商代出现 2. 商周时期 ———井田制 (2)实质: 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3)与分封制的关系: 经济基———上层建筑 —西周鼎盛 —春秋走向崩溃 公田被抛荒 私田变私有 (4)走向崩溃 表现: 原因: —战国废除 根本: 直接: 铁犁牛耕出现(生产力发展) 各国税制改革(生产关系调整) 周王室衰微,兼并战争频繁 背景: 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 A. 分封制的瓦解 B. 封建王权的强化 C. 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 上层建筑的变化 郭沫若认为:虽然《春秋》关于“初税亩”的记载仅仅几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 A. 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 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 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D. 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 春秋战国时期,导致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 “礼乐征伐自诸侯和大夫出”。 B. “废井田,开阡陌”。 C. “相地而衰征”、“履亩而税”。 D. “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二、土地私有制的形式和发展历程 1. 土地私有的三种形式 → 收入用于君主的私人开支 君主私有土地 地主私有土地 自耕农私有土地 → 占主导地位 此消彼长 同时并存 国家税收的直接来源 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 (1)方式: 公田转化、军功赏赐、土地买卖 (2)发展历程: 战国产生→汉代发展 ……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3)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