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924362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2课 《词四首—渔家傲·秋思》课件(共34张PPT)

日期:2024-05-0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9次 大小:4782468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人教部,词四首—渔家傲·秋思,PPT,34张,课件,编版
  • cover
(课件网)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以及仁人志士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雁门太守行》 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状写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别离之情; 表现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艰辛; 宣泄对黩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情; 惊叹描摹边地绝域的奇异风光和民风民俗。 边塞诗 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国家逐渐形成积贫积弱之势,表面上一片升平,实际上危机四伏。 宝元元年,西夏元昊称帝,宋廷调兵遣将,扬声声讨,但事出仓促,每战辄败。 1038年,西夏大举进攻宋朝,攻取今陕北数县,延州成为孤城。? 1040年,朝廷委派范仲淹出任陕西经略安副使兼知延州(今延安),抗击西夏。范仲淹到任后,改革军制,团结上下,生产戍边,积极抵御。 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词人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词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渔家傲·秋思 作者: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断句朗读 眼看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风光自然大不相同。头顶的大雁又飞回南方衡阳去了,一点也没有停留意思。此情此景,不禁又勾起戍边人思乡的情绪。黄昏时分,军中号角催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我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可是,眼下外患未平,功不成名不就,又怎能半途而废。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军营里早已结满寒霜。夜深了,我还不能安睡,为操持军计,我的须发都变白了。戍边人思念亲人,也久久难以成眠,多少次梦里流下眼泪。 目 录 第一章 作者简介 第二章 全词分析 第三章 拓展学习 第四章 本课小结 第一章 作者简介 范仲淹 范仲淹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造诣,而且还有卓越的军事能力,他被称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祖籍郑州(今陕西彬县),移居吴县(今江苏苏州)。少时贫而好学,真宗大中样符八年(1015年)进士。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范仲淹曾积极推行“庆历新政”,为人廉洁公正,奉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做人准则。 词作仅存五首,描写边塞秋思,羁旅情怀,突破了宋初词专写儿女柔情的界限,风格明健豪放。有《范文正公集》。 第二章 全词分析 第一句--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塞下”点明环境,“秋来”点明时节。此时此刻,词人身处西北边地,又望“衡阳雁去”又把大雁拟人化,“无留意”从侧面反映出边塞环境恶劣,以致连大雁都不愿久留,可想而知,戍边战士的生活是多么的艰辛。 第二句--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边塞马鸣、风号随风到处响起,在层层叠叠的山峦中,长烟与日落同时升起,勾画出一幅边疆凄美而壮阔的苍凉画卷,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二者无疑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第三句--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对家乡、对亲人的思恋,仅仅一杯浊酒是消解不了万里的乡愁。未功成名就,战争还没有结束,因此,归家之期是无法计量的,可以说是“归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