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927642

17.1.2 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步练习(附答案)

日期:2024-05-04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0次 大小:27820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7.1.2,勾股定理,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步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17.1.2 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从电杆上离地面5m的C处向地面拉一条长为7m的钢缆,则地面钢缆A到电线杆底部B的距离是(  ) A.24m B.12m C.m D. cm 2.如图,一支铅笔放在圆柱体笔筒中,笔筒的内部底面直径是9cm,内壁高12cm,则这只铅笔的长度可能是(  ) A.9cm B.12cm C.15cm D.18cm 3.湖的两端有A、B两点,从与BA方向成直角的BC方向上的点 C测得CA=130米,CB=120米,则 AB为 ( ) A.50米 B.120米 C.100米 D.130米 二、填空题 1.如图,山坡上两棵树之间的坡面距离是4米,则这两棵树之间的垂直距离是_____米,水平距离是_____米. 2.如图,欲测量松花江的宽度,沿江岸取B,C两点,在江对岸取一点A,使AC垂直江岸,测得BC=50米,∠B=60°,则江面的宽度为_____. 3.已知点(2,5),(-4,-3),则这两点的距离为_____. 三、解答题 1. 如图,在离水面高度为5米的岸上,有人用绳子拉船靠岸,开始时绳子BC的长为13米,此人以0.5米每秒的速度收绳.问6秒后船向岸边移动了多少米(假设绳子始终是直的,结果保留根号)? 2. 如图所示,在一次夏令营活动中,小明坐车从营地A点出发,沿北偏东60°方向走了100km到达B点,然后再沿北偏西30°方向走了100km到达目的地C点,求出A、C两点之间的距离. 3.如图,长方体的长BE=15cm,宽AB=10cm,高AD=20cm,点M在CH上,且CM=5cm,一只蚂蚁如果要沿着长方体的表面从点A爬到点M,需要爬行的最短距离是多少? 4. 如图,在树上距地面10m的D处有两只猴子,它们同时发现地面上C处有一筐水果,一只猴子从D处向上爬到树顶A处,然后利用拉在A处的滑绳AC滑到C处,另一只猴子从D处先滑到地面B,再由B跑到C,已知两猴子所经过的路程都是15m,求树高AB.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从电杆上离地面5m的C处向地面拉一条长为7m的钢缆,则地面钢缆A到电线杆底部B的距离是( D ) A.24m B.12m C.m D. cm 2.如图,一支铅笔放在圆柱体笔筒中,笔筒的内部底面直径是9cm,内壁高12cm,则这只铅笔的长度可能是( D ) A.9cm B.12cm C.15cm D.18cm 3.湖的两端有A、B两点,从与BA方向成直角的BC方向上的点 C测得CA=130米,CB=120米,则 AB为 ( A ) A.50米 B.120米 C.100米 D.130米 二、填空题 1.如图,山坡上两棵树之间的坡面距离是4米,则这两棵树之间的垂直距离是__2_____米,水平距离是__ 6___米. 分析:由∠CAB=30°易知垂直距离为2米,水平距离是6米. 2.如图,欲测量松花江的宽度,沿江岸取B,C两点,在江对岸取一点A,使AC垂直江岸,测得BC=50米,∠B=60°,则江面的宽度为_50米_____. 3.已知点(2,5),(-4,-3),则这两点的距离为__10___. 三、解答题 1. 如图,在离水面高度为5米的岸上,有人用绳子拉船靠岸,开始时绳子BC的长为13米,此人以0.5米每秒的速度收绳.问6秒后船向岸边移动了多少米(假设绳子始终是直的,结果保留根号)? 解析:开始时,AC=5米,BC=13米,即可求得AB的值,6秒后根据BC,AC长度即可求得AB的值,然后解答即可. 解:在Rt△ABC中,BC=13米,AC=5米,则AB==12米.6秒后,B′C=13-0.5×6=10米,则AB′==5(米),则船向岸边移动的距离为(12-5)米. 方法总结:本题直接考查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可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将已知条件转化到同一直角三角形中求解. 2. 如图所示,在一次夏令营活动中,小明坐车从营地A点出发,沿北偏东60°方向走了100km到达B点,然后再沿北偏西30°方向走了100km到达目的地C点,求出A、C两点之间的距离. 解析:根据所走的方向可判断出△ABC是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出解. 解:∵AD∥BE,∴∠ABE=∠DAB=60°.∵∠CBF=30°,∴∠ABC=180°-∠ABE-∠CBF=180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