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935650

中图版(2019)必修二_4.1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 教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1次 大小:1867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图版,2019,必修,京津冀,协同,发展
  • cover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图文资料认识京津冀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特征,说明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 2.通过分析图文资料综合认识京津冀地区发展过程中的优势条件和主要问题,简述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有效途径,培养人地协调观。 【教学重点】 运用专题地图说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 【教学难点】 京津冀协同发展地理背景的分析思路。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以“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时空推进”引入新课。 播放有关“京津冀朋友圈”的视频。 提问:京津冀对共建“朋友圈”分别持什么态度? 陈述:本节课我们从三个话题出发来学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内容。 回顾并关注我国重大发展战略。 回答问题。 关注国家发展,提升区域认知素养,用视频激发学生兴趣,用话题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思考。 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 话题一:京津冀为什么要共建“朋友圈”?明确提出协同发展的概念。 简要介绍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含义(可以先让学生尝试解释)。 话题二:京津冀为什么能够建“朋友圈”? 展示京津冀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图像资料(京津冀地理位罝、地形、气候、水系、人口、产业结构、工业分布等)。 要求学生选择一些资料进行分析,说明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 总结相关的分析思路。 展示环渤海地区矿产资源图、交通分布图。 布置任务:京津冀地区是我国主要的高新技术和重工业基地,试选其一说出其形成的优势区位条件。 展示京津冀三地产业发展优势图。 提问: 结合教材中的“活动”,归纳京津冀各自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填入图中,并说明其对当地环境和发展的影响。 归纳京津冀地区全局和局部共同面临的发展问题,进而探索区域一体化的发展道路。 理解协同发展的概念,懂得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含义,了解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 学生分别扮演京、津、冀 三地的人,在多个资料中有针对性地进行选取,按教师要求完成相关任务,分析京津冀地区能够协同发展的有利条件以及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根据资料分析问题。 列举京津冀成为我国重工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中心的区位优势 说明京津冀三地发展中的问题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关注三个方面(首都“大城市病”、经济发展区域差距悬殊、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分析问题。 建立概念,初步认识京津冀协同发展。 说明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强调区域认知、综合思维,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相关 要求。 使学生认识到:京津冀地区的发展依托优越的地理环境条件,局部区域的问题要放在更大的 尺度上来统筹解决,坚持实事求是,强调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路径 话题三:京津冀怎么建“朋友圈”? 展示京津冀三地产业发展的优势及劣势示意图。 提问:京津冀如何协同发展? 展示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主题的特种邮票。 提问:邮票的主题及其含义是什么? 出示:《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一2035年)》《2019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的部分内容。 提问:2019年,北京市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措施是什么? 分析京津冀发展中的问 题,提出解决问题的 策略。 根据特种邮票的内容,说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路径,并解释其含义。 阅读图文资料,了解北京市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进展,并回答问题。 从问题出发,寻找针对性的对策,跳出小空间尺度,在更大的空间尺度上分析区域发展问题。 切实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把握相关内容的联系,归纳区域协同发展地理背景的分析思路。 理清知识结构。 总结收获,找到不足。 回顾本节学习要点。 课后 阅读“案例研究”的内容。 布置任务:长江经济带以优先保护生态环境为发展原则,运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