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6937792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2蚕的生长变化 教案

日期:2025-11-05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7次 大小:234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教科,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生长
  • cover
蚕的生长变化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节 教材分析 本课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交流蚕的生长变化学生从蚁蚕孵出开始,观察、测量蚕的生长变化情况,并记录下来。有的还采取拍照、画图、写观察日记、制作标本等方式记录蚕的生长变化。小蚕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本课首先是交流汇报前一段时期养蚕活动的发现和体会。课文提示从体长、吃食情况、排便情况、活动情况、蜕皮情况等方面进行汇报和交流。 第二部分: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蚕长大了,对它的外形特点和行为也就容易观察清楚了。蚕的外形是指蚕身体的颜色、形状,以及它的头部、胸部、腹部、足等。行为是指蚕用什么爬行,怎样爬行?蚕是怎样吃桑叶的等。 第三部分:蚕还会长成什么样这部分内容是预测蚕将会怎样变化,并指导学生下一步进行观察和记录的内容及方法。教学的重点是怎样区别即将吐丝的蚕、怎样为它营造结茧的场所,以及指导学生帮助蚕顺利地吐丝结茧等。 学情分析 当蚕孵出2周多,蜕过3次皮,成了四龄蚕之后,可以开展此课教学了。此时的蚕不仅身体长大了不少,颜色也逐渐由黑色变成了白色。在这几周的养蚕过程中,学生已经有不少发现,也可能产生了许多问题。应该创造机会让他们交流和讨论。教师也需要对学生养蚕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下一阶段的观察给予指导,本课教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蚕在生长的过程中,身长、体重、食量等方面都会不断发生变化。 2、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著特点,蚕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发生变化。 3、蚕的生长情况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给桑、除沙等养蚕的技能。 2、用测量等科学的方法观测蚕身体的变化。 3、用文字和图画记录及描述蚕的生长变化。 4、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后,再进一步去观察。 5、对蚕的生长变化进行预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现生命的生长变化,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懂得珍爱生命。 2、认识到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坚持不懈地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怎样区别即将吐丝的蚕、怎样为它营造结茧的场所,以及指导学生帮助蚕顺利地吐丝结茧等。 教学难点 要鼓励学生全面、细致和科学地观察,必要时应该数一数、量一量,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直尺,天平;学生自己饲养的蚕。 教师演示器材:有关蚕的外形特征、行为,以及蜕皮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饲养是小蚕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观察蚕的生长变化。 二、学习新课 1、交流蚕的生长变化 学生交流汇报前一段时期养蚕活动的发现和体会。(交流时,让学生出示自己的记录单、照片、图画、标本等。从体长、吃食情况、排便情况、活动情况、蜕皮情况等方面进行汇报和交流。) 关于蜕皮学生一定有很多话要说,也有一些问题,希望与同学交流。交流活动能帮助学生们进一步感受生命的变化,(活动的目的提高对养蚕的兴趣。) 2、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 (1)蚕的外形是指蚕身体的颜色、形状,以及它的头部、胸部、腹部、足等。行为是指蚕用什么爬行,怎样爬行?蚕是怎样吃桑叶的等。 (2)讨论蚕的身体结构和它的生存有什么关系。 3、蚕还会长成什么样 预测蚕将会怎样变化,并指导学生下一步进行观察和记录的内容及方法。(教学的要点是怎样区别即将吐丝的蚕、怎样为它营造结茧的场所,以及指导学生帮助蚕顺利地吐丝结茧等。) 板书设计 2蚕的生长变化 日期 体长(毫米) 吃食情况 排便情况 活动情况 教学反思 蚕,其貌不扬的外表,甚至说看见它那笨笨的的样子很难让人一下子喜欢它,可它却有一种默默无闻,一心吐丝造福人类的可贵品质。这节课里,孩子们的心中渐渐地没有了那丑丑的、笨笨虫的形象,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美丽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