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946474

1《社戏》三课时课件+教学设计+素材

日期:2024-04-3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9次 大小:31104425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社戏,课时,课件,教学设计,素材
    1、《 社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朗读课文,识记文中的生字词,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 .体会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表达效果,学习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的方法。 3 .通过揣摩语句的含义,分析人物形象,感受童真童趣以及劳动人民的纯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质。 4 .领会小说景物描写的特色,理解本文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5.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真挚感情;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追忆及作者眷恋故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1 .体会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表达效果,学习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的方法。 2 .通过揣摩语句的含义,分析人物形象,感受童真童趣以及劳动人民的纯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质。 3 .领会小说景物描写的特色,理解本文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教学难点】 1 .通过揣摩语句的含义,分析人物形象,感受童真童趣以及劳动人民的纯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质。 2.领会小说景物描写的特色,理解本文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童年》MTV 童年对于许多人来说,是快乐美好的,是一段难忘的体验,长大后,回忆往事时,更是怀着一种浪漫情怀,大家的童年一定是丰富多彩的,下面我想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童年最喜欢的事情。 几位同学讲的很好。的确,童年的生活犹如一幅五彩斑斓的图画,犹如一个个欢快跳动的音符,说不尽、道不完。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中,我们陪童年鲁迅走过了充满童趣的生活,今天我们将追寻鲁迅儿时乡村生活中的一段难忘的经历,让我们品读他写的小说《社戏》,小说写的人与事不一定都是真人真事,但也能从中看出鲁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 二、预习检测 1、社戏知识简介 “社”,原指的是土地神或土地庙。后来发展演变为以演戏的方式来酬神祈福的活动,活动中演的戏就叫“社戏”。南宋诗人陆游就曾描写过社戏热闹的情景:“太平处处是优场,社日儿童喜欲狂。”后来,“社”演变成一种区域名称,相当于“村庄”。在绍兴,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2、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1918年5月,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作品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16部 。 3、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22年10月。当时,中国共产党刚成立,党领导下的大规模农民运动也还没兴起。这时的鲁迅正生活在军阀黑暗统治下的北京。他日夜忧国忧民,为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而矢志不渝地战斗着。 《社戏》就是鲁迅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小说以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写了“我”二十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小村庄看社戏。课文节选的是在家乡看社戏的部分。 4、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呐喊》。《呐喊》收录了鲁迅1918—1922年间所作的14篇短篇小说,包含《狂人日记》《明天》《孔乙己》《药》《阿Q正传》《故乡》等14篇小说。这部作品真实地描绘了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部分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