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952136

13 最后一次讲演 导学案(含答案)

日期:2024-06-1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27次 大小:2284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最后,一次,讲演,导学案,答案
  • cover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 下册 第四单元 13 最后一次讲演 导学案(含答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最后一次讲演”的内容,把握演讲者的观点。 2.注意演讲者的语气语调,感受演讲者强烈的爱憎情感。 3.揣摩演讲者的语言,理解即兴讲演的特点。 【学习重点】 1、了解“最后一次讲演”内容,把握演讲者的观点。 2、注意演讲者的语气语调,感受其情感,揣摩演讲者的语言。 【学习难点】 口语的特点和人称的变换对表达讲演者思想感情的作用。 【自主预习】 基础知识 文学常识填空。 作家简介:闻一多,原名闻家骅,号友三,生于湖北浠水。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五四运动时参加学生运动,赴美留学,学习美术,后研究文学,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代表作有《七子之歌》《红烛》《死水》等。 李公朴,江苏人。五四运动时,在上海发起组织爱国团,“五卅”运动时,任上海学联工人科科长,1926年到广州参加北伐军。“四·一二”政变后,愤然离开军队,“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38年到延安,抗日战争胜利后,他继续坚持战斗,积极从事民主和平运动。1946年1月在重庆“校场口血案”中被特务殴打受伤,5月初到昆明,全国内战开始后,与闻一多积极发动“呼吁和平宣言”万人签名运动。7月11日晚,于回家途中,被国民党反动派的特务杀害。 创作背景 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反动政府内外勾结,疯狂策划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妄图使中国永远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一方面撕毁政协会议,派兵向解放区大举进攻;另一方面,在他们暂时统治的区域制造白色恐怖,甚至采取暗杀手段疯狂镇压人民。 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7月15日,云南大学召开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闻一多先生主持了这次大会,满腔悲愤地发表了这一篇演讲。会后返家途中,被特务分子暗杀。这篇演讲就成了他的"最后一次演讲。" 文体知识 这是一篇用满腔爱国热忱谱成用鲜血写就的文字,是一篇感彩鲜明的讲演词,属议论文体裁。 讲演词,也叫演讲词、演说词,它常在各种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是讲话人就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论述。讲演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讲演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靖 边县 字词积累: (1)给加点字注音。 诬蔑( ) 屠杀( ) 恐怖( )挑拨离间( ) 卑鄙( )卑污( ) 赋予( ) (2)解释下列词语。 诬蔑: 卑劣: 赋予: 蛮横: 卑鄙无耻: 挑拨离间: 赏析文章 2、阅读课文,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理清讲演思路并概括每部分内容。 4、 第1段中的五个感叹句,各表达了闻先生的什么思想感情? 5、 文中连用三个“无耻”和三个“光荣”有什么表达效果? 6、 第3自然段中同时列举“一二·一”事件和李公朴被害惨案的用意是什么? 7、这篇演讲词有什么特色 。 8、这篇演讲词为了传达这种感情,在行文上用了那些方法? 9、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请从文章中找答案。 10、这篇演讲稿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对李公仆烈士和爱国民主运动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国民党特务又是怎样的思想感情? 11、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12、闻一多先生的遗愿,上一代青年人完成了,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同学们,我们新中国青年一代的任务又是什么呢?怎样才能对得起革命先烈呢?    拓展延伸 模仿作者练习讲演,进一步感受闻一多先生爱憎分明的态度和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体会讲演词的特点。 参 考 答 案: 1、(1)Wūmiè tú kǒng jiàn bǐ wū yǔ (2)捏造事实冤枉人。 卑鄙恶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