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 目 录 第一章 机械运动 2 、3 第二章 声现象 3 、4 第三章 物态变化 4 第四章 光现象 5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5 第六章 质量和密度 6 第七章 力 7 第八章 运动和力 8 第九章 压 强 8 第十章 浮 力 8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8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9 第十三章 内能 10 第十四章 内能的利用 11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11 第十六章 电压 电阻 12 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 13 第十八章 电功率 13 第十九章 生活用电 14 第二十章 电与磁 14 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 15 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及综合知识 16 2 第一章 机械运动 1、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 一是“看”,三看,看零刻度线,看量程(测量范围) ,看分度值(相邻两刻度线 之间的长度,决定测量的准确程度) 。 二是“放”,正确放置刻度尺,刻度尺要放正,不能歪斜,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贴 被测物体且与被侧边保持平行,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三是“读”,读书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与尺面垂直,不能斜视。除准确读出分度 值的数值(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字(估读值) 。 四是“记”,记录测量结果并应注明单位。 测量结果 =准确值 +估读值 +单位 2、测量误差与测量错误不同点。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一是产生原因不同。误差是由于使用仪器不精确、测量方法粗略、环境因素对测 量仪器的影响等客观因素,加上观察者估读时的偏差等主观因素的影响造成的。而测 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测量方法错误、读数时粗心大意等造成的。 二是测量误差无法避免,而测量错误是不该发生的,可以避免。 三是由误差的数据比较接近真实值,而错误的数据远远偏离真实值。 3、降低测量误差的方法有哪些? 一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二是选用精确度更高密的测量仪器;三是采用更合理的 实验方法。 4、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一是化曲为直法。将无伸缩性的软线与待测曲线重合,然后把软线拉直,再用刻 度尺进行测量。 二是滚轮法。用一已知周长的滚轮在待测的较长的直线或曲线上滚动,记下滚动 的圈数,待测线的长度就是圈数与滚轮周长的乘积。 三是累积法,测出多个相同的物体的总长度再除以个数即可。 四是等量代换法。适用于不能直接用刻度尺测量的规则几何体的某些长度。如圆 锥的高,球体的直径。 五是平移法。将待测物体的长度,用刻度尺上相应的长度替代。例如,测量硬币 的直径,可以利用直角三角板将硬币的直径平移到刻度尺上进行测量。 5、什么是参照物,如何选取参照物,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状况? 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 体叫参照物。 原则上,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定。我们要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来选择参照物,尽可 能使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描述的简单清楚。研究地面上的物体运动时,常选地面或固 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照物。研究多个物体的运动状态时,应选取同一个参照物。 3 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变化,就说这个物体就是运动的。反之, 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6、如何理解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运动是绝对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静止是相对的,我们平常多说的静止,是说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的位置没有 发生变化。实际上这个被选择参照物的物体也是在运动的。 对运动状态的描述是相对的。我们所说的运动、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得出的结论可能不同。 7、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运动状态, 物体沿直线的运动叫直线运动。 物体沿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物体沿直线但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