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959683

4《灯笼》2课时课件+教学设计+素材

日期:2024-04-3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5次 大小:6969045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灯笼,课时,课件,教学设计,素材
    4《灯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吴伯箫的相关文学常识,识记文中的重点字词,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理解“灯笼”所体现出的深刻的文化内涵,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 3.认知文中“灯笼”的民俗意义、文化价值。 4.体会作者对往昔生活和家国天下所寄寓的复杂感情,领会并学习作者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精神。? 【教学重点】?? 1.了解吴伯箫的相关文学常识,识记文中的重点字词,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理解“灯笼”所体现出的深刻的文化内涵,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 【教学难点】?? 1.理解“灯笼”所体现出的深刻的文化内涵,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 2.认知文中“灯笼”的民俗意义、文化价值。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逢年过节,无论是家庭还是单位社区,都要挂起红红的大灯笼,灯笼,又称灯彩,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工艺品。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后来灯笼就成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那么灯笼在作家笔下是什么样的呢?请大家一起走进吴伯箫的散文《灯笼》。 二、预习检查 1、知识链接 (1)灯笼介绍 灯笼,一种笼状灯具.其外层多以细篾或铁丝等制骨架,而蒙以纸或纱类等透明物,内燃灯烛.供照明、装饰或玩赏.中国的灯笼综合了绘画艺术、剪纸、纸扎、刺缝等工艺,在中国古代制作的灯彩中,以宫灯和纱灯最为著名.中国有灯是秦汉以后的事,有纸灯笼又是在东汉纸发明之后.中国的灯笼,不仅是用以照明,还有其他意义.唐开元年间,为了庆祝国泰民安,人们扎结花灯,借着闪烁不定的灯光,象征“彩龙兆祥,民阜国强”,花灯风气从此广为流行.旧时每年正月私塾开学时,家长会为子女准备一盏灯笼,由老师点亮,象征学生的前途一片光明,称为“开灯”.又由于“灯”字音和[添丁]相近,所以灯笼也用来祈求生子.到了“日据”时代,爱国志士们在灯笼上绘制民间故事,教导子孙认识自己的文化,所以又具有薪火相传的意义. (2)文体知识 散文: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神聚”; “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 “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体验。 2、作者简介 吴伯箫(1906—1982),原名熙成,当代著名散文家和教育家。吴伯箫一生鞠躬尽瘁,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一生作品200多篇,较著名的作品有《山屋》《菜园小记》《记一辆纺车》《南泥湾》《一坛血》我没见过长城》等,这些作品以其真挚深厚的情感、朴实动人的描绘、严谨缜密的结构、清丽洗练的语言,赢得了广大师生的喜爱。主要散文集有《羽书》《北极星》《忘年》等;译作有海涅的《波罗的海》;人民文学-出卷网-出版有《吴伯箫散文选》。 3、写作背景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发动了“九一八事变”,炮火不仅震碎了壮丽的祖国山河,也击破了无数文士的美好幻想,这其中就包括吴伯箫。然而,国民党政府竟然采取“不抵抗”政策,这让他十分愤懑,忧心如焚、怒火中烧。于是,他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同时,坚持业余写作,舒解一腔积郁。 他这一时期的散文,常常回荡着爱国主义的激越旋律。即使在回忆童年生活的篇章里,这一旋律也时常跳跃而出,《灯笼》正是这个时期以回忆为主题的文章。 4、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焚身(fén)?溺炕(nì)?神龛(kān)?皎洁(jiǎo)?幽悄.(qiǎo)?犬吠(fèi )??乡绅(shēn)斡旋(wò)??霍骠姚(piào)?怅惘(chàng??wǎng)锵然(qiāng)?裴公(péi)?燎原(li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