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课前准备:课本、优化设计、双色笔、课堂练习本;周末考试试卷 第五节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学习目标 了解中国生态问题现状、成因和防治措施; 运用中国生态环境脆弱图,分析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自然背景和人为原因; 理解生态建设的重要意义,培养区域认知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和科学发展观。 5分钟自主学习教材,同时完成优化设计P57“课前篇自主预习” 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特点 思考:中国自然环境特征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潜在影响 1、教材P70图4.16,回答下列问题 ( 1)A地有哪几类生态问题?A地在什么地形?该地是我国哪些地理事物的分界线?造成该地生态破坏的人为原因有哪些? (2)B地是什么生态问题?B地所在的是哪两类干湿地区?该地是哪些农业类型? (3)C地、D地、E地这些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是哪一个?说出造成这一生态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 (4)F地有哪些生态环境问题?造成这一生态环境问题的自然背景和人为原因有哪些? (5)G地有哪些生态环境问题?G地自然环境有什么特点?是什么农业类型? ? 4.5 3分钟,读一读P58页两个表格的知识要点 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高寒气候、土壤贫瘠降水少 草场退化、湿地萎缩、土壤侵蚀 青藏高原, 雅鲁藏布江谷地 G 人民生活贫穷,过杜开垦、过度砍伐 一二级阶梯之间,地质条件复杂,地形崎岖,降水集中 土壤侵蚀,森林破坏严重,物种灭绝和多样性锐减。 亚热带的横断山区、云贵高原西部 F 降水丰富,且集中 南方亚热带丘陵地区 DE 人多地少,开发早, 过度开垦 季风气候且集中在夏季 土壤侵蚀严重 黄淮海平原区 C 过度放牧,绿洲农业 水资源不合理利用 干旱 半干旱 土壤侵蚀 草场退化 河西走廊 塔里木盆地 B 过度开垦、过度砍伐、过度放牧 半湿润半干旱 二三级阶梯之间 农牧交错带 大兴安岭西侧 内蒙古高原 A 人为原因 自然背景 形成原因 主要生态问题 地区名称 森林破坏、土壤侵蚀、草场退化严重 人多地少,南方丘陵 红壤贫瘠,过度开发 土壤侵蚀严重 案例分析 : 生态环境问题之间的 相关性 材料:西周时期黄土高原西周时期,黄土高原森林覆盖率达50%以上,整个生态环境是:树木郁郁葱葱,水草肥美,气候温暖湿润。但该地到建国时已成为一个千沟万壑,环境恶劣的地区。 1、导致该地环境恶化的原因有哪些? 2、试从地理事物的关联性上分析黄土高原生态破坏造成了哪些环境问题?对下游有什么影响? 2、 主要环境问题: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壤贫瘠,气候变干,河流含沙量增大,水旱灾害频发,整个生态环境恶化。 对下游的影响:地上河,水旱灾害,入海口三角洲增长快 1、自然原因,黄土疏松,多降暴雨;人为原因:破坏植被,过度开垦等。 升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牵一发而动全身 出声读一读课本P71最后两个自然段 二、中国生态问题的防治措施 1、恶化的人文原因 (1)人口压力 (2)不合理的开发活动 ①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 ②环保意识弱 ③管理力度不够 ④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投入不足 主要原因 根本原因 1、保护大熊猫、藏羚羊国家措施; 2、保护长江与黄河沿河生态措施; 3、 国家在生态脆弱区农牧交错带每亩地补贴给农民100元钱 4、单县环保局对排污的企业进行罚款、关停并对相关的责任人进行处理; 看课本,下列生态行为是国家哪一项环保举措? 1、建保护区 2、建沿江防护林 3、国家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4、依法保护环境 3、中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属半干旱内陆或春旱严重地区 西北、华北半干旱区 荒漠化 半湿润湿润丘陵地区 黄土高原、东南丘陵 土壤侵蚀 物种资源丰富 林区、草原、近海海域 生物多样性锐减 属湿润低平原湖 泊海洋边缘地区 三江低地、湖滨海滨 湿地萎缩 属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