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983265

2.2 做出判断的分支 课件(共25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9次 大小:118119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做出,判断,分支,课件,25张,PPT
  • cover
课件25张PPT。2.2做出判断的分支数据与计算掌握顺序的结构、分支结构的基本结构。 学会赋值语句、if语句的使用方法。 运用顺序结构、分支结构的语句编写简单的程序决绝问题学习目标 我们知道运动强度要因人而异,并可以通过监测运动时的心率掌握适当的运动量。本节我们将围绕“最适宜运动心率计算器”项目展开学习,通过该项目了解顺序结构、分支结构的基本结构,掌握Python中使用赋值语句及if语句实现顺序结构和分支结构的方法,并体验调试程序的过程。 本项目主要包含“利用赋值语句实现计算”和“利用分支语句实现分性别计算”两个任务。 某同学参加了学校的体检,体检医生告诉他体重超重,需要加强运动。他了解到,运动时心率如能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对增强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都有很好的效果;超出范围,对身体反而会有损伤。他想知道自已最适宜的运动心率。 任务一 利用赋值语句实现计算low=(220-16 -71)*0.6+71 high=(220-16 -71)*0.8+71 print(low,high) input("运行完毕,请按回车键退出...")计算最适宜运动心率心跳定律:如果你吻一个女人,你的心跳达到250,那肯定是初恋。心跳达到180,那肯定是偷情。心跳达到120,那肯定是热恋。心跳达到80,那肯定是老婆。心跳达到30,那肯定是恐龙。心跳达到0,那肯定是心肌梗塞。开心一刻 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值始终保持不变的量称为常量。所有的常数都是常量。例如π,活动1中出现的220、0.6等。常量 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值允许改变的量称为变量。例如,活动1中的low、high就是变量。计算机在处理数据时,首先要将数据调入内存单元,然后进行各种操作。变量是创建时在内存中开辟的一个存储空间,变量名是内存中存放数据的存储单元的标签,存放的数据叫变量的值。 在Python中, 变量的命名需遵循以下几条规则。 ◆必须以字母或下划线开头,后面可以是字母、数字或下划线。 ◆区分大小写。 ◆不能使用保留字。 程序中的变量与数学中的变量含义略有不同。数学中的变量隐含着“未知”;在程序中,程序执行的每个瞬间,变量的值是确定的,但在程序执行的整个过程中,它的值是可以改变的。 变量运算符与表达式%取模是除法取余运算,例如20%7,结果为6,就是20除以7后的余数为6操作案例基本格式如下:变量=表达式 功能能是将右边表达式的值赋值给左边。 赋值语句 n=n+1 表达的含义是:先计算赋值号右边的表达式,然后将这个值赋给左边的变量。赋值语句 ??????在Python中,使用“input()”?从键盘输人数据,使用“print()”在屏幕上输出数据。如果有多个输出项,可以使用‘6”’分隔。下面先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这个程序用来输入姓名,输出简单的问候。 myname=input("请输入myname:") print("hello",myname) 输入和输出语句代码中的“hello”表示字符串,字符串就是文本,可以是字母、数字或符号。字符串与数字的区别在于,字符串两端需加引号,输出时原样显示引号中的内容。我们可以改写最适宜运动心率的输出语句,使其显示更为友好。例如: print?("?最适宜的运动心率是:",low,?"~"?,high) 程序运行的结果如图2.2.3所示。 请输人年龄=16 请输人安静心率=71 最适宜的运动心率是:?150.8~177.4 age=float(input('请输入age=')) HRrest=float(input('请输入HRrest=')) low=(220-age-HRrest)*0.6+ HRrest high=(220-age-HRrest)*0.8+HRrest print("最适宜的心率是:",low,"~",high) input("运行完毕,请按回车键退出...") 为了便于数据的表示与处理,Python提供了整数、浮点数和字符串等常见的数据类型。下面给出一些函数,它们可以把数据从一种类型转换为另--种类型。 float():根据一个字符串或整数创建一个新的浮点数(小数)。 int():根据一个字符串或浮点数创建一个新的整数。 str():根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