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乡村与城市 第一课时 乡村聚落 城市聚落[见学生用书P4] 一、选择题 1.在干旱地区,村落多建在( B ) A.地势平坦的高地上 B.水源充足且供水方便的地方 C.山腰或山顶上 D.交通不便的地区 2.在干旱的沙漠地区,其民居特点是( C ) A.以竹木为主要建材 B.悬空建造 C.墙厚、窗小 D.屋顶坡度较大 3.下列对于平原地区村落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有( A ) ①村落规模一般比山区要大 ②一般呈团状分布 ③往往呈条带状分布 ④一般分布在低洼地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生活在乡村的人们,生产生活各具特色。下列活动在乡村较为少见的是( C ) A.到门前的山上打猎 B.到附近放牧牛羊 C.在附近乘地铁上班 D.在屋后的菜园浇水 5.关于下面两幅图的归类,正确的是( A ) A.①为乡村聚落 B.①②均为乡村聚落 C.②为乡村聚落 D.①②均为城市聚落 6.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下列关于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地形平坦的地区就有聚落的分布 B.有人生活的地方,就有聚落 C.气候温和湿润的平原和盆地易形成聚落 D.城市聚落的环境比乡村聚落的环境好 7.下列有关乡村和城市聚落景观的描述,正确的是( C ) A.城市自然景观改变小,建筑密而高 B.乡村道路纵横交错,网线密集 C.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医院多 D.在乡村,人们的工作节奏快、文化生活丰富 8.下列乡村聚落类型与相关经济活动搭配较合理的是( B ) A.农村———放牧 B.渔村———捕鱼 C.林场———耕作 D.牧村———伐木 9.下列关于城市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北京是我国首都,突显经济功能 B.中关村是北京的高科技园区 C.一座城市只体现一个功能 D.在城市聚落基础上发展乡村聚落 10.关于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D ) A.寒冷地区,房屋墙体较厚 B.河流交汇处,易形成聚落 C.传统聚落,大多就地取材 D.山区聚落密集,数量众多 11.文学家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述的世外桃源是这样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陶渊明描写的桃花源属于哪类聚落形态( A ) A.乡村 B.集镇 C.城市 D.渔村 12.[2016·杭州桐庐期末]城市和乡村的主要差异表现在( A ) A.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 B.饮食的差异 C.功能差异显著,乡村功能复杂 D.人们的收入水平不同 二、非选择题 13.仔细观察我国南北方地区的民居,说说它们有什么区别。这分别反映了当地怎样的自然环境? 南方民居 北方民居 【答案】区别:南方的民居屋顶坡度大、 窗户大,临水而建;北方的民居屋顶比较平、窗户小。这反映了南方气温高,降水多;北方降水少,气温相对较低。 第二课时 往来在区域之间[见学生用书P5] 一、选择题 山东的花生、浙江的龙井茶、东北的人参等,这些商品都是当地的特产。据此回答1~2题。 1.上述材料说明了( D ) A.各地的特产不同,生产方式也不同 B.各地的自然条件不同,生活习惯也不同 C.各地的特产不同,生活习惯也不同 D.各地的自然条件不同,特产也不同 2.上述的各地特产,我们都可以在身边的商场买到,这是因为( B ) A.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B.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地的商品交流日益频繁 C.不同的地理区域,其自然和人文环境也不同 D.不同地区之间的信息交流日益频繁 3.[2016·衢州湖镇期中]下列不同区域的联系中,属于人才交流的是( C ) A.安吉的笋干销往北京 B.河南农民通过互联网,查询浙江的最新农业技术 C.湖州的教师到四川支教 D.浙江的艺术团到新疆慰问演出 4.今年浙江省的一些学生到西藏去旅游,这说明( D ) A.人们在社区中生活 B.不同类型的社区具有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