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岭南版二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教学设计) 课画家眼中的儿童(第1课时)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感知中国画和油画不同工具材料、技法所产生的不同艺术风格。 2、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作品内容、造型要素等的感受。 过程与方法: 1、在尝试体验中感知中国画的“文房四宝”和油画的“油彩和画布”。 2、在比较中,体会作者对平凡美与生活美的发现与创作情感。 情感与态度:体会画家对生活美的感受与表现生活美的情感。 教学重点: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作品“形与色”的感受和童年“美与趣”的回忆。 教学难点:了解中国画“线造型”与油画“块面组合”的艺术形式。 教法学法:启发谈话法、对比教学法。 教具准备:课件、有关图片、范品 教学过程: 一、游戏体验,导入新课。 1、出示“文房四宝”和“油彩和画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游戏体验,感知两种材料、工具的特点。 2、你认为课本中哪些作品选用了“文房四宝”,哪些选用了“油彩和画布”?你是从哪里观察出来的? 3、师:画家们用了各种不同的材料和工具表现了许多儿童的形象,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欣赏学习“画家眼中的儿童”。(板书课题:《画家眼中的儿童》) 二、学习欣赏,思考探究。 1、探究活动一:比较工笔画与写意画的不同。 想一想:比较《小庭婴戏图》、《牧牛》、《蒲公英》三张作品,作者哪些地方用了流畅细腻的线条?哪些地方用了粗犷的线条表现? 说一说:流畅细腻的线条给你什么感觉?粗犷的“点、线”给你什么感觉? 2、探究活动二: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张画进行欣赏和评述。 选一选:你喜欢哪一幅画作品?它给你什么感觉?(培养学生的审美直接) (课件出示选择词语:欢乐、吉祥、热闹、可爱、有趣、文静、调皮、生动、亲情等) 说一说:作品中哪些地方使你产生这种感觉? 3、探究活动三:评一评我喜欢的好作品。 想一想:作品中描绘了什么?给你什么感觉? 找一找:以个人或小组合作,在作品中找出使你产生这种感觉的地方。 教师小结,出示作品的背景资料或补充解说。 评一评:说说自己对作品的感想或提出改进意见。 4、探究活动四:感受自己的生活照片,美在哪里? 找一找:找出自己喜欢的一张生活照片。 说一说:描述照片上的情景。 画一画:我的童年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展示评价,分享收获。 1、作品展评 2、自评、互评:我的作品美在哪?同学的作品美在哪? 五、板书 ????????????????????????????????? 画家眼中的儿童 线造型、面造型 ? 教学后记:本课是一节美术欣赏课。我精心进行了教学设计,将教学过程分为简单描述、形式分析与意义解释、价值判断三个部分,采用体验法、欣赏法、讨论法等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 第1课画家眼中的儿童(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感受中国画和油画不同工具材料、技法所产生的不同艺术风格。 2.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作品的内容、造型要素等的感受。 二、教学要点: 1.重点: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作品“形与色”的感受和童年“美与趣”的回忆。 2.难点:了解中国画“线造型”与油画“块面组合”的艺术形式。 3.兴趣点:①激发童年群体游戏的回忆。 ②激发“亲情、乡情和热爱生活之情。 ③表演画中儿童的动作,激发观察的兴趣。 ④与同学一起共赏作品。????? 4.观察点:①作品中的“形与色“。 ②儿童的生活情趣。 三、课前准备:彩色笔、油棒、。 四、教法学法:合作、探究、体验 五、教具准备:课件、有关图片、范品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放课件,欣赏作品。 2.欣赏教师的范画 3.了解老师画中意境 (二)讲授新课 1.课题:画家眼中的儿童 2.提问:选一幅你喜欢的作品,说说为什么喜欢? 3.作品给你什么感觉? 4.找一找,作品中那些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