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单元 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 单元素质评价练习题2(解析版) 1.《东京梦华录》记载:“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傍晚)。”材料反映了宋代 A.社会分工细致 B.市民生活丰富 C.民间艺术精湛 D.边境贸易繁荣 2.阅读下图,发出如此感慨的是( ) A.辽军 B.金军 C.蒙古军 D.突厥军 3.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下列在宋朝不可能出现的情景是 A.到开封城内热闹的“瓦子”游玩 B.过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 C.乘坐有指南针的海船到达阿拉伯半岛 D.可以吃到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食物 4.北宋的开封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最为繁华的是 A.白马寺 B.大相国寺 C.大明寺 D.须弥福寿庙 5.南宋有位诗人写到:“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描写的是 A.金朝统治者的醉生梦死 B.杭州的繁华 C.西湖的秀美景色 D.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 6.穿越时空,来到右图所反映的那个时代,我们不能做到的是 《清明上河图》 A.在京城逛“瓦舍”,看杂耍 B.在南方吃到香喷喷的占城稻 C.一边喝茶一边看吴承恩的《西游记》 D.在四川经商时携带纸币 7.北宋《清明上河图》展现当时店铺林立、生意兴隆、人口稠密的街市景象。这幅图可研究 A.宋朝政治制度 B.宋朝文化 C.贞观之治 D.商品经济 8.下列经济作物中,属于两宋时期从广东、福建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的是 A.茶树 B.棉花 C.葡萄 D.玉米 9.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主题时,制作了如下示意图,其中“?”处应填写 A.北宋 B.南宋 C.明朝 D.清朝 10.下列北宋发生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辽天祚帝做了金军的俘虏 ②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政权 ③金军攻破北宋都城汴金 ④宋徽宗把帝位传给宋钦宗 ⑤金军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北去。 A.④③⑤②① B.②①④③⑤ C.②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③ 11.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图为契丹族货币,对其理解不正确的是 A.契丹文字已创制 B.契丹族仿效中原王朝 C.契丹族出现货币交换 D.契丹族商业繁荣发展 12.宋人说:“海舟以福建为上,广东船次之,温、明船又次之。”材料反映宋代造船业十分发达,当时造船技术最为精良的是( ) A.泉州 B.广州 C.温州 D.明州 13. 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先后在广州、泉州等地设置机构进行管理。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从西太平洋到印度洋、波斯湾,都航行着来往中国的商船。 ———黄纯艳《宋代海外贸易》 宋代所造海船,载重量一般有数百石至五千石,最大载重量可达万石。宋代海船设置了水密隔舱,增加了抗沉性和横向强度。船上使用了指南针,能准确辨别航向。 宋朝采取奖励通商的政策,给予外国商人优惠待遇,当时的泉州、广州等地都设有“蕃坊”,专供外国商人居住。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结合材料及所学,概括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 (2)结合材料,写出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名称及海外贸易最远到达的地区。 14.材料论述题 弗兰西斯培根曾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航海上。由此又产生了无数变化,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培根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到:“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的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