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课堂基础巩固 课后提升训练 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知识点一 民国初期的兴办实业潮 1.1917年,某实业家想投资近代企业,他对形势的判断可能错误的是( ) A.君主专制统治被推翻了,政治气氛不错 B.南京临时政府对投资实业会给予政策支持 C.群众抵制日货,对国货的市场扩大有帮助 D.西方发生大战,正是民族工业发展的绝佳时机 解析 1917年已经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答案 B 2.民国初年,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进入一个“黄金时代”,但是发展较快的主要是纺织业、面粉业等轻工业部门,这意味着( ) ①中国尚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②中国的工业基础还十分薄弱 ③民国初年的工业发展无足轻重 ④中国工业的发展缺乏技术和资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此题考查了“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征,①②④反映了这种特征,③与史实不符,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答案 B 知识点二 国民党统治前期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 3.1935年的法币政策的作用有( ) ①防止白银外流 ②稳定金融市场 ③促使物价回升 ④加重对农民的掠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 1935年的法币政策在当时并没有滥发纸币,不可能造成④所述内容。直到国民政府统治后期才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 答案 A 4.下图是《1933-1936年中国轻工业年(月)平均指数增长表》。它所示经济发展状况的主要原因有( ) ①国家基本统一 ②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③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对国民政府的支持 ④国民政府推出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②当时日本加紧侵略中国,故②不对。 答案 B 知识点三 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困境 5.中国民族工业遭到空前的洗劫和破坏是在( ) A.鸦片战争时期 B.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C.八国联军侵华期间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期间 解析 抗战时期,民族工业遭到日本帝国主义的空前破坏和洗劫。 答案 D 6.国民党统治后期,下列哪些客观因素导致民族工业陷入困境( ) ①繁重的捐税负担 ②自身技术力量的薄弱 ③官僚资本的压迫 ④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题干的要求是“客观因素”,②为主观因素,故排除。 答案 C [综合拓展]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资产阶级黄金时代的乌托邦在现代中国经济思想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它反映了那个时代转瞬即逝的现实: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产生的,但却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摘自《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 1928年,国民政府发起“改订新约运动”,以求实现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根据新约,国民政府不断提高进口税率,降低出口税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洋货的倾销,刺激国货的出口,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1929-1933年,爆发世界经济危机,世界市场白银价格猛涨,中国白银大量外流。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政策,对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促使物价回升,刺激生产复苏起到一定的作用。同年,国民政府还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组织建设一批国营企业,这也或多或少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据统计,1936年中国工业总产值比1927年增加80%。 (1)材料一中提到的“黄金时代”是指什么时间? (2)为什么那个时代会“转瞬即逝”?为什么说它是一个“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3)在你看来,那个时代中国民族经济要发展的根本出路是什么? (4)导致材料二中国工业总产值迅速增长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1)“黄金时代”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