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1、我国辽阔疆域(P3图5-2) 我国领土的四至点 最北端 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 最南端 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最西端 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 最东端 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15个陆上相邻国家 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印度、尼伯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逆时针方向) 6个隔海相望国家 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我国的海陆位置 海陆位置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西靠亚欧大陆,东临太平洋) 濒临的海洋 太平洋;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主要岛屿 台湾岛(中国最大的岛)、海南岛(中国第二大岛) 疆域优势 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其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使这一地区气候湿润,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利于发展海洋事业。中国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此外,幅员辽阔的国土,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也为中国社会进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从海陆疆域方面来看,中、英、美、蒙古的不同之处 中美:海陆兼备(美国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中国西靠亚欧大陆,东临太平洋) 英国:岛国 蒙古:内陆国家 2、行政区划 三级行政区划 全国行政区域基本上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市)、乡(镇) 34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 23个省 5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4个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 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单位的名称、简称和省级行政中心(即省会或首府)P43、 P42图3-3 3、我国人口分布现状 我国人口数量众多(12.9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密度较高,而且分布很不均匀。黑河—腾冲线(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以东即东部人口十分稠密,黑河—腾冲线以西即西部人口比较稀少。 4、我国民族分布现状 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汉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而其余55个少数民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汉族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的边疆地区。 5、我国地形的特点 地形种类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要占全国总面积的3/2;地势特点: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渐降低,大致呈三级阶梯。 6、三级阶梯(书本P13图5-17) 平均海拔 地形类型 主要地形单元 第一级阶梯 4000米以上 高原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界线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第二级阶梯 100—2000米 高原和盆地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 界线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阶梯 500米以下 平原和丘陵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7、比较黄河、长江(P17 ~P21) 比较点 黄河P53 长江P54 发源地 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 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峰 全长 5400多千米(中国第二长河) 6300千米(中国第一大河) 注入海洋 渤海(山东省) 东海(上海市) 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华北高原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流经的省级行政区 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山东省(9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 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重庆市、贵州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12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 上、中、下游的划分 上、中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