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016140

2020高考二轮专题复习物理(江苏专用) 题型技巧方法篇(课件+学案)

日期:2024-05-02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5次 大小:963537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0,课件,方法,技巧,题型,专用
    一、考前必纠的十大易错易混点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有比较才有深刻的认识,通过比较,可产生强烈的刺激,促进同学们积极思考.采用比较的方法应对易错问题,有较好的纠错效果,且有利于快速提分,其原因是高考考题一般以中等难度的题为主,题目中会出现较多的“熟面孔”,但出于“惯性思维”,一些同学越熟越易错.所以在平常的复习中采用比较的方法辨“同中之异”,识“异中之同”,不仅可以提高理解能力,还可以加强思辨能力. 易错点1 刹车减速与往返减速 【典例1】 一辆汽车以40 m/s的速度沿平直公路匀速行驶,突然前方有一只小狗穿过马路,司机立即刹车,汽车以大小为8 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那么刹车后第2 s内与刹车后6 s内汽车通过的位移大小之比为(  ) A.7∶25        B.16∶25 C.7∶24 D.2∶3 [解析] 规定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已知初速度v0=40 m/s,加速度a=-8 m/s2.则汽车从刹车到停止所需的时间t0==5 s.t1=2 st0,说明6 s内汽车的位移x2等于汽车从开始刹车到停止的位移,x2==100 m,所以x1∶x2=7∶25,故A正确. [答案] A 【典例2】 (多选)在塔顶将一物体竖直向上抛出,抛出点为A,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6 m,不计空气阻力,设塔足够高,则物体的位移大小为x=3 m时,物体通过的路程可能为(  ) A.3 m B.6 m C.9 m D.15 m [解析] 物体在塔顶的A点抛出,满足位移大小为3 m的位移终点有两处,如图所示,一处在A点之上,另一处在A点之下.位移终点在A点之上、位移大小为3 m的运动对应着上升和下降两种过程,上升过程,物体通过的路程s1=x=3 m,下降过程,物体通过的路程s2=2h-x=9 m.位移终点在A点之下、位移大小为3 m时,物体通过的路程s3=2h+x=15 m.故A、C、D项正确,B项错误. [答案] ACD  匀减速直线运动中的两类易混问题 (1)典型的刹车问题: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速度为0,此后汽车静止不动,运动的时间为t=||.要注意题目中是紧急刹车还是有反应时间的刹车.有反应时间的刹车是多过程问题,解答时可以利用速度-时间图象分析. (2)往返运动问题,如物体冲上光滑斜面、物体竖直上抛等,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为0后,因为物体处于非平衡状态,所以以原来的加速度反向运动(要与刹车问题区别),因此对应某一位移,速度、时间等可能有两解,对应某一到出发点的距离,时间可能有三解. 易错点2———活结”与“死结”、“定杆”与“动杆” 【典例3】 如图(a)所示,轻绳AD跨过固定在水平轻杆BC右端的定滑轮(重力不计)挂住一个质量为M1的物体,∠ACB=30°;如图(b)所示,轻杆HG一端用铰链固定在竖直墙上,另一端G通过轻绳EG拉住,EG与水平方向也成30°角,一轻绳GI悬挂在轻杆的G端并拉住一个质量为M2的物体,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a)中BC杆对滑轮的作用力大小为 B.图(b)中HG杆受到的作用力大小为M2g C.轻绳AC段的张力TAC与轻绳EG段的张力TEG的大小之比为M1∶M2 D.轻绳AC段的张力TAC与轻绳EG段的张力TEG的大小之比为M1∶2M2 [解析] 图(a)中AC、CD两段绳的张力大小都是M1g,且两绳互成120°角,以C点为研究对象,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可知,BC杆对滑轮的作用力大小也是M1g(与竖直方向成60°角斜向右上方),A项错误;由题意知,图(b)中HG轻杆对G点的作用力方向一定沿杆HG的方向,以G点为研究对象,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可知,HG杆对G点的作用力大小F=TEGcos 30°,TEGsin 30°=M2g,故F=M2g,再结合牛顿第三定律可知,B项错误;图(a)中轻绳AC段的张力TAC=M1g,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