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029748

第十七课 十年动乱 同步练习(解析版)

日期:2025-10-22 科目:历史与社会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00次 大小:29349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第十七,十年动乱,同步,练习,解析
  • cover
第十七课 十年动乱 同步练习(解析版) 1.新闻报刊见证时代变迁。刊登下列内容的四张报纸按发行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④②③ B.②①④③ C.③②④① D.④①②③ 2.下列科技成就不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是(  ) A.1967年6月,我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B.1970年4月,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C.1973年我国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D.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3.下列流行语中,不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是(  ) A.打倒一切、停课、闹革命 B.革命无罪、造反有理 C.以阶级斗争为纲 D.“大跃进”、大炼钢铁 4.下列茶缸是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定做并流传至今的生活用品,其中定做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是(  ) A.B.C. D. 5.邓小平曾经很沉痛地说:“中国六十年代同世界上有差距,但不太大。六十年代末期到七十年代这十一二年,我们同世界的差距拉得太大了!”造成这一局面最重要的原因是(  ) A.帝国主义封锁 B.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 C.自然灾害影响 D.“文化大革命”影响 6.对联是时代的反映。以下对联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其发生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②反反正正,正正反反,正反都一样;是是非非,非非是是,是非不分 ③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保暖万人心 ④一桥架长江南北通畅;三路通雪域汉藏同乐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④③② D.③④②① 7.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流行语,比如当前流行,“正能量”、“微信”、“4G”、“互联网+”等。通过流行语的变化,我们能够感受时代的变迁(如下表所示)。下列流行语符合“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有 ①“以阶级斗争为纲” ②“红卫兵” ③“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④“两个凡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8.下列事件标志“文革”结束的是( ) A.“二月逆流” B.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C.四五运动 D.粉碎江清反革命集团 9.下列重大事件对于我国经济建设具有重大破坏作用的是 ①“大跃进”运动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土地革命 ④“文化大革命” ⑤抗美援朝 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⑤ 10.下列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文革”中,林彪、江青一伙相互勾结,形成了两个反革命集团 B.“文革”期间,全国出现了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的动乱局面 C.为防止资本主义复辟,中共中央果断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深得民心 D.“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6—1968年我国经济状况统计 材料二 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只能是造成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历史已经证明,“文革”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根据材料一中我国经济状况数据统计,你从中得出了什么结论?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文革”期间的两个反革命集团名称,并指出“文化大革命”发动的主要原因。 (3)我们应从“文化大革命”中吸取什么教训? 1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台州是中国戏曲的发样地之一。据《台州地区志》记述:“晚唐、五代时,台州已有参军戏或杂剧演出。”至宋代,随着城市的繁案,合州戏曲开始兴盛,州县均有组织,“勾栏”业也等有民间艺人演出,经过长期演绎,台州戏曲于明末清初发展成合州乱弹。 材料二:台州乱弹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 (注)2006年,台州乱弹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材料三:2010年以来,台州乱弹艺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