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050796

苏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教学讲义,复习补习资料(含典例分析,巩固练习):20数学归纳法(基础)

日期:2024-05-16 科目:数学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3次 大小:19100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数学,苏教版,归纳法,练习,巩固,分析
  • cover
数学归纳法 【学习目标】 1.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及适用范围.掌握数学归纳法证题的思路和特点。 2.能够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 【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数学归纳法的原理 数学归纳法定义: 对于某些与自然数n有关的命题常常采用下面的方法来证明它的正确性:先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n0时命题成立;然后假设当n=k(kN*,k≥n0)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就叫做数学归纳法 要点诠释: 即先验证使结论有意义的最小的正整数n0,如果当n=n0时,命题成立,再假设当n=k(k≥n0,k∈N*)时,命题成立.(这时命题是否成立不是确定的),根据这个假设,如能推出当n=k+1时,命题也成立,那么就可以递推出对所有不小于n0的正整数n0+1,n0+2,…,命题都成立. 数学归纳法的原理: 数学归纳法是专门证明与正整数集有关的命题的一种方法,它是一种完全归纳法。 它的证明共分两步: ① 证明了第一步,就获得了递推的基础。 但仅靠这一步还不能说明结论的普遍性.在第一步中,考察结论成立的最小正整数就足够了,没有必要再考察几个正整数,即使命题对这几个正整数都成立,也不能保证命题对其他正整数也成立; ② 证明了第二步,就获得了递推的依据。 但没有第一步就失去了递推的基础.只有把第一步和第二步结合在一起,才能获得普遍性的结论。 其中第一步是命题成立的基础,称为“归纳基础”(或称特殊性),第二步是递推的证据,解决的是延续性问题(又称传递性问题)。 3.数学归纳法的功能和适用范围 1.数学归纳法具有证明的功能,它将无穷的归纳过程根据归纳公理转化为有限的特殊演绎(直接验证和演绎推理相结合)过程. 2. 数学归纳法一般被用于证明某些与正整数n(取无限多个值)有关的数学命题。但是,并不能简单地说所有与正整数有关的数学命题都可使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知识点二、运用数学归纳法的步骤与技巧 1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个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的步骤: (1)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n0结论正确; (2)假设当n=k(k∈N*,且k≥n0)时结论正确,证明当n=k+1时结论也正确 由(1),(2)可知,命题对于从n0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都正确  2.用数学归纳法证题的注意事项 (1)弄错起始n0.n0不一定恒为1,也可能n0=2或3(即起点问题). (2)对项数估算错误.特别是当寻找n=k与n=k+1的关系时,项数的变化易出现错误(即跨度问题). (3)没有利用归纳假设.归纳假设是必须要用的,假设是起桥梁作用的,桥梁断了就过不去了,整个证明过程也就不正确了(即伪证问题). (4)关键步骤含糊不清.“假设n=k时结论成立,利用此假设证明n=k+1时结论也成立”是数学归纳法的关键一步,也是证明问题最重要的环节,推导的过程中要把步骤写完整,另外要注意证明过程的严谨性、规范性(即规范问题). 3. 用数学归纳法证题的关键: 运用数学归纳法由n=k到n=k+l的证明是证明的难点,突破难点的关键是掌握由n=k到n=k+1的推证方法.在运用归纳假设时,应分析由n=k到n=k+1的差异与联系,利用拆、添、并、放、缩等手段,或从归纳假设出发,或从n=k+1时分离出n=k时的式子,再进行局部调整;也可以考虑二者的结合点,以便顺利过渡. 知识点三、用数学归纳法证题的类型: 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正整数有关的恒等式; 对于证明恒等的问题,在由证等式也成立时,应及时把结论和推导过程对比,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两边凑的方法,以减小计算的复杂程度,从而发现所要证明的式子,使问题的证明有目的性.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正整数有关的整除性问题;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整除问题时,由到时,首先要从要证的式子中拼凑出假设成立的式子,然后证明剩余的式子也能被某式(数)整除,这是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的一大技巧。 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