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055978

2019-2020年高三专题复习 区域经济联系与可持续发展(共48张PPT)

日期:2025-09-20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1次 大小:107516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19-2020年,高三,专题,复习,区域经济,联系
  • cover
(课件网) 专题二 区域经济联系与可持续发展 2019-2020年东源中学高三地理专题复习 一、知识网络 区域经济的 可持续发展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 产业转移 条件 进程 问题 对策 原因 因素 影响 条件 布局 问题 方向 纵观近几年全国高考命题可知,本讲内容近年来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主要常考点有: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考查区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考查产业转移的规律、原因、影响因素及其产生的影响;题型以选择题和综合题两种形式呈现。 二.考情纵览: 三、高频考点 考点一、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考点二、区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 考点三、产业转移;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Ⅲ)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图2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据此完成3~5题。 3.已不再成为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的是 A.黄河下游区?B.长江中游区? C.珠江下游区?D.淮河下游区 4.与安徽省相比,黑龙江省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是 A.人均耕地多 ?B.农业劳动力多? C.复种指数高? D.淡水资源丰富 5.我国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稻谷 A.出口数量扩大? B.运输成本上升 ?C.流通效率提高? D.储存难度增加 考点:中国的农业 考点一、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考点透析 考纲内容 高频考点 高考示例 考查频度 命题趋向 1.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Ⅲ3-5题 2017·课标全国Ⅰ,36,22分 2017·课标全Ⅲ,36,24分 2016·课标全国Ⅰ,36,24分 2015·课标全Ⅰ,36,22分2015·课标全国Ⅱ,1~3,12分2015·课标全国Ⅱ,37,24分 2014·课标全国Ⅱ,37,24分2013·课标全国Ⅰ,37,24分 ★★★★★5年9考   考查方式:以某区域图为载体,考查区域农业生产条件评价和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命题趋向:农业可持续发展常出有一定难度的综合题,因此成了这几年考查的重点; 考点透析 1.分析区域农业发展的一般步骤 先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等各种因素,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大方向,然后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步骤如下: 2.农业生产条件分析思路 首先,分析自然条件。自然条件主要有气候、地形、土壤和灌溉水源等,主要分析自然条件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比如不同的农作物对光照、水源、土壤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所以同学们在做题时要注重对材料中农作物生长特点等信息的提取。 其次,分析社会经济条件。在社会经济条件中,历史、劳动力往往成为传统农业区农业生产的主要条件,其对一个地区农业发展方向有着深刻的影响;科学技术、交通条件、市场条件往往是现代农业的主要条件,在某些区域有时还起到主导性作用。 最后,区别农业生产的优势因素和限制性因素。优势因素,也就是主导因素,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没有这种因素,就不会有该种农业在该区域分布的可能。限制性因素往往是一个区域自然条件中存在的不利方面,比如西北地区干旱,黄淮海平原的风沙、盐碱、旱涝等都是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当然,在一些偏远地区农业自然区位优势比较明显,特别是某些特色农产品更是优质产品,其限制性因素往往是社会经济因素,比如交通不便、信息不畅通等。 3.农业生产特点分析思路 农业生产特点分析是建立在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区域农业生产产生的长久影响上的。例如,季风水田农业需要满足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和地势较低的地形条件,需要较多的劳动力和较丰富的种植经验,但是人口多,粮食需求量大,因此水稻的生产特点是单产高。 4.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