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重点】 : 1.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难点】 : 《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学习目标】: 掌握西方列强发动这两次大规模侵略中国的背景,清楚西方 列强侵略中国的原因、目的和实质,理解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危害性,以及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是怎样逐渐形成的。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1894.7.25 1894.9.15 1895.2.2 1894.9.17 黄海海战 丰岛 平壤 旅顺 威海卫 1894.11 威海卫战役,提督丁汝昌自杀殉国。清政府新建立的近代化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清军败局已定. 探究一: 阅读课本58—59页,思考甲午中日战争发生的原因,简述其经过,分析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大陆政策 台湾 朝鲜 满蒙 中国 亚洲乃至全世界 日本 1894.7.25 1894.9.15 1895.2.2 1894.9.17 黄海海战 丰岛 平壤 黄海海战 问题2:黄海海战的结果如何?有何影响? 北洋舰队损失较重,但主力尚存 为保船避战,退守威海卫军港 日军控制了黄海制海权 北洋舰队在威海卫全军覆没 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1、原因: (1)根源:明治维新后,日本积极对外侵略扩张,蓄谋侵华 (2)客观:列强默许或纵容,清朝统治腐朽 (3)时机:朝鲜爆发农民起义 2、经过: 丰岛海战: 平壤陆战: 黄海大战: 辽东之战: 威海之战: 日本挑起战端 清军退回国内 日军控制制海权 日军制造旅顺大屠杀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内 容 危 害 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问题4:结合《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对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3、结果和影响: (1)中国惨败签订《马关条约》,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破坏领土完整,刺激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割三地: 赔二亿: 开四口: 许设厂: 大大加重中国人民的负担,迫使清廷举借外债,列强借此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拓展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宣告洋务运动破产,客观上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清政府:进行军事改革 维新派:发动戊戌变法 革命派:开始发动起义 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 鸦片战争 后开放的通商 口岸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 中日甲午 战争后开放的 通商口岸 近代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升黄表,焚香烟,请来各等众神仙…… 挑铁道,把线砍,旋即毁坏大轮船。 洋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定江山。 ———义和团揭贴 探究二: 根据材料,指出义和团运动发生的原因、旗号及其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义和团运动的意义、败因和教训。 二、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 1、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面临被瓜分危机;反洋教斗争发展 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扶清灭洋(进步性与局限性) 原因: 性质: 旗号: 时空: 意义: 败因: 教训: 1900年春夏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 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改革运动。 农民阶级的局限、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农民阶级不能领导近代革命取胜;救国必须学习西方近代文明。 《辛丑条约》签订图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德、俄、英、法等十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空前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这就是李鸿章和庆亲王奕劻代表清政府与各国列强签约时的情景。 探究三: 简述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和经过。 结合《辛丑条约》的内容,分析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八国联军侵华: (1)原因: 根本:为了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 直接:镇压义和团运动 (借口救护驻华使馆,并助中国剿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