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6张PPT。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章末知识提能课第一章 章末质量评估卷(一)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喀什经济开发区,这个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正逐步发挥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动力“引擎”作用。下图阴影处为喀什经济开发区图。有关喀什经济开发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界线是模糊的 B.区域内部自然环境完全一致 C.具有明显的区位特征 D.区域独立存在发展,与其他区域无联系 解析:喀什经济开发区是以行政区划为界线的,界线是明确的;区域内部存在的差异是相对一致的,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答案:C 2.图中①——————反映区域间相互关系正确的是( ) A.南方地区—北方地区—青藏地区 B.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 C.中国—山西省—太原市 D.中温带—干旱地区—青藏高原 解析:图中①——————反映区域间层次性;南方地区—北方地区—青藏地区,三个地区是并列的,不是包含关系;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两者是并列关系,无包含关系;中国—山西省—太原市,是包含关系,符合图示信息;中温带—干旱地区—青藏高原,三者没有关联性。选 C 正确。 答案:C 秦淮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淮线将我国东部季风区划为南方和北方。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秦淮线说法错误的是( ) A.是我国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B.是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 C.是我国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D.相当于我国年均降水800 mm等降水量线 4.我国南方的腌制品多偏向肉类,北方的腌制品多偏向蔬菜,造成腌制品“南肉北素”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A.南北气候差异 B.南北物产差异 C.饮食习惯不同 D.食用盐种类不同 解析:第3题,秦淮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是我国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是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是我国半湿润区与湿润区的分界线,相当于我国年均降水800 mm 等降水量线, A、B、D 正确, C 错误。故选 C。第4题,我国南方的水热条件好,冬季气温较高,四季都能种植蔬菜,而北方冬季寒冷,不适合种植蔬菜,所以北方的腌制品多偏向蔬菜,因而造成腌制品“北素南肉”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差异,南北物产差异和饮食习惯不同也是由于南北气候差异造成的。故选 A。 答案:3.C 4.A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下图)。据此完成5~7题。 5.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南方与北方的界线( ) A.无明显对应的自然标志 B.与自然河道一致 C.没有界线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6.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C.互相联系的促进作用 D.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7.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 A.市场 B.技术 C.交通 D.资金 解析:第5题,淮河是我国东部南方、北方分界线, 19 世纪 50 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南方与北方的界线无明显对应的自然标志, A 对。没有淮河的自然河道, B 错。以历史上淮河东流入海河道为界线, C 错。自然地理界线两侧地理差异小, D 错。第6题,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导致两岸交通不便, B 对。不是促进作用, C 错。两部分都属于南方地区,自然地理分异不明显, A 错。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