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少版)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练笔成图 作者 类型 造型·表现 课时 1课时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练笔成图》是课标“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内容。它是以水墨为表现形式,继《拉根线条去散步》一课,学生对“笔墨”进行大胆自由的联想,然后添加成有趣的水墨作品的又一水墨学习内容。 学生情况: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比较活跃,对于水墨画工具充满好奇,学习积极性很高。但对抽象概念理解能力较弱,对水墨的特性,了解较少。更由于年龄关系,动手能力也较弱。所以在理解课题、拓宽想象思路、归纳想象等方面,都是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中着力把握的。 教学方式、手段: 1. 教师应积极营造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氛围,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和想象活动,形成创意和独立的见解,并创造性地加以呈现和表达。 2. 学生通过“自主发现———探究实践———讨论提升”的过程,逐步形成善于置疑、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求知欲。 3. 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教师准备: 1. 水墨画教室或美术专用室,可适当用水墨画作品进行环境布置,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2. 水墨作画工具、PPT课件、各类水墨画画纸、邻班同学的练笔图作业及作业展示架等。 学生准备:水墨作画工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进一步了解掌握水墨的特性,并学会依据“笔法”与“墨色”进行想象和创作。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游戏体验墨色的丰富变化,并对基本“笔法”与“墨色”展开丰富的想象并添画成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互动游戏,激发对水墨画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视觉想象力、创造力,进一步感悟水墨之美,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尝试体验用笔与用墨的游戏中,对“笔法”与“墨色”进行想象和添画,认识笔与墨的表现力。 教学难点:依据“笔法”与“墨色”展开丰富的想象并能合理有趣地添画。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理解课题(约5分钟) 第一阶段 1. 欣赏动画“墨的舞蹈(一)”,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玩了水墨游戏“拉根线条去散步”。今天老师还要用水墨来做游戏。先请我们的主角“墨”,我叫它“小墨”,让它先来给大家秀一段舞姿。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墨的舞蹈(一)”演绎墨色的丰富变化,动画直观地表现出笔墨的韵味,学生一下子就融入水墨意境之中。 2. 练练笔:用点、线、墨块随意绘画练习 教师:接下来咱们也用毛笔和墨汁一起在宣纸上秀一段开场舞好吗?可以选择点点、线条和墨块来画。但是:大家注意千万别画太满,否则咱们下一场就没地方了。 注意:此处提醒学生画面不要太满,尽量单纯,为第二次作业留有余地。 3. 评一评 注意:实物投影展示作业。此环节学生来评价,如果出现有价值的生成,教师可以适时追问,并小结复习巩固。 小结墨色:黑黑的———浓 浅浅的———淡 毛毛的———干 润润的———湿 设计意图:由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如何理解课题“练笔成图”就成了导入部分的教学难点,通过欣赏动画(一),加上学生在宣纸上画出墨晕点点,“练笔”就是在宣纸上画出无意义的点、线、墨块,这样,既理解了课题中“练笔”的含义,又复习了旧知,进行了简单的笔墨练习,也为本课作业提供了素材。 第二阶段 1. 欣赏动画“墨的舞蹈(二)”。 2. 学生抢答:小墨变成了什么?看谁找得多? 教师:刚才我们和小墨一起跳舞,下面大家再仔细看哦!小墨舞出了哪些有趣的形象?你能找出几种? 3. 揭示课题:“练笔成图”(PPT出示课题,并由音频朗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墨的舞蹈(二)”,随意的笔墨幻化成具体的物象,随着动画播完,学生自然而然的理解了“成图”的含义。这个环节中学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