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07469

第4讲 数据链路层

日期:2024-05-13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1次 大小:53625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数据,链路
  • cover
(课件网) 第4讲 数据链路层 学习要求: 了解:数据传输过程中差错产生的原因与性 质。 掌握:误码率的定义与差错控制方法。 掌握: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 掌握:Internet中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4.1 差错产生与差错控制方法 4.1.1 为什么要设计数据链路层 在原始物理传输线路上传输数据信号是有差错的; 设计数据链路层的主要目的: 将有差错的物理线路改进成无差错的数据链路; 方法 — 差错检测 差错控制 流量控制 作用:改善数据传输质量,向网络层提供高质量 的服务。 4.1.2 差错产生的原因和差错类型 传输差错 — 通过通信信道后接收的数据与发送 数据不一致的现象; 差错控制 — 检查是否出现差错以及如何纠正差错; 通信信道的噪声分为两类:热噪声和冲击噪声; 热噪声:由电子的热运动产生, 热噪声时刻存在, 具有很宽的频谱,且幅度较小。(香农关于有噪声信道传输速率的结论针对热噪声 ) 通信线路的信噪比越高,热噪声引起的差错越少。 热噪声引起的差错 → 随机差错,或随机错; 冲击噪声引起的差错 → 突发差错,或突发错; 在通信过程中产生的传输差错,是由随机差错与突发差错共同构成的。 传输差错 产生过程 4.1.3 误码率的定义 误码率定义: 二进制比特在数据传输系统中被传错的概率, 它在数值上近似等于: Pe = Ne/N 其中,N为传输的二进制比特总数; Ne为被传错的比特数。 4.1.4 检错码与纠错码 在数据传输中出现随机性错误不可避免 → 需要采用有效的差错控制方法。在数据通信中常用的差错控制办法就是检错和纠错码。 纠错码: 每个传输的分组有足够的冗余信息; 接收端能发现并自动纠正传输差错。 实现困难,在一般的通信场合不宜采用。 检错码: 分组仅包含足以使接收端发现差错的冗余信息; 特点:接收端能发现出错,但不能确定哪一 位错,自己不能纠正传输差错。 检错码采用重传机制达到纠错目的,原理简单、实现容易、编码与解码速度快,目前得到广泛应用。 常用的检错码 奇偶校验码 垂直奇(偶)校验 水平奇(偶)校验 水平垂直奇(偶)校验 循环冗余编码CRC--目前应用最广的检错码之一。 海明码 (补充,纠错码) 奇偶校验是最常用的检错方法。 奇偶校验原理:在需校验的代码后增加一位, 增加一位校验位后码字中1的个数为: 奇数→奇校验 偶数→偶校验。 简单实用, 但只能检查出少量的随机性错误。 数值 水平偶校验 第1字节 1 1 0 0 1 0 1 0 第2字节 0 1 0 0 0 0 0 1 第3字节 1 0 0 0 0 0 1 0 第4字节 1 0 0 1 1 0 0 1 垂直奇校验 0 1 1 0 1 1 1 循环冗余校验码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 有很强的检错能力, 硬件实现容易,广泛应用在局域网中。 循环码:其中任一有效码字经过循环移位(右移或左移一位或多位)后得到的码字仍然是有效码字。例如, 若(a n-1 a n-2… a1 a0)是有效码字, 则(a n-2 a n-3 … a0 a n-1), (a n-3 a n-4 … a n-1 a n-2), …, 等都是有效码字。 例:110101和101011(110101右移一位的结果)都是有效码。 CRC是一种循环码。 4.1.5 循环冗余编码工作原理 CRC的考查点主要有三个:常见的CRC应用标准、计算CRC校验码;验算一个加了CRC校验的码是否有错误。 将要发送的数据比特序列看作是一个数据多项式f(χ)的系数,在发送端用χk * f(χ)除以收发双方预先约定的一个“生成多项式” G(χ),得到余数(校验位),余数的位数与生成多项式的最高幂次相同,把校验位拼接到原有效信息后面形成CRC码发送到接收端。 (k是生成多项式最高幂的值,例如生成多项式CRC-12 的最高幂值为12,则χ12*f(χ), f(χ)乘以χk是为了将余数多项式R(χ)拼接到原有效信息后面)。 数据多项式f(χ) :要发送的数据字形成 的多项式 。 生成多项式G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