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076254

人教统编版七年级语文 下册 第二单元 8 木兰诗 课件(共80张PPT)

日期:2024-06-0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1次 大小:432160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人教,木兰,PPT,80张,课件,统编
  • cover
(课件网) 名言欣赏: 语言不只是交流与思维的工具,更是人的生存空间、生存条件与存在方式。语文活动就是人的生命运动。 美国迪斯尼公司曾投巨资将中国的花木兰搬上了卡通银幕,轰动了世界,让全世界人民知道了这个英勇而美丽的奇女子。花木兰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女英雄,可她到底凭借什么魅力,打动了不同种族人民的心,以至于风靡世界呢?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在花木兰故事的最早来源《木兰诗》中寻找答案吧。 导入新课 8 木兰诗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 下册 目标导航 1.了解乐府诗的特点,熟读并背诵课文,疏通文意。(重点) 2.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表现方法,体会不同修辞手法对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中心的作用。(难点) 3.学习木兰这位巾帼英雄自立自强的高尚品质。 目标导学一 预习检测 夯实基础 【郭茂倩】(1041—1099年),字德粲,北宋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为莱州通判郭劝之孙,太常博士郭源明之子。编有《乐府诗集》百卷传世。 走近作者 五六世纪时,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与柔然族在黑山、燕山地区进行过长期的战争。这与诗里所写的木兰出征路线正相吻合。这可能就是《木兰诗》的历史背景。 写作背景 “乐府”这一名称始于秦代,秦代及西汉惠帝时都设有“乐府令”。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比较大,掌管朝会宴飨、道路游行时所用的音乐,兼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乐府”还是诗体名。本指乐府官署采集、创作的乐歌,也用以称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木兰诗》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乐府诗介绍 文体常识 何为“乐府诗”? 乐府是汉朝的音乐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和训练乐工。专门收集民歌,后来把乐府官署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乐府”或“乐府诗”,成为了一种音乐性的诗体。 文体常识 1.叙事性强,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完整。 2.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描写人物,如个性化的对话,人物行动和细节的描写等。 3.形式多样,有四言、五言、杂言。五言是乐府民歌的创新。 4.有丰富奇特的幻想,具有浪漫色彩。 乐府诗特点 文体常识 乐府双璧为《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 文体常识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它与南朝的《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木兰,中国古代女英雄,忠孝节义,以替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闻名天下,唐代皇帝追封她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木兰一直是受中国人尊敬的一位女性。其事迹被多种文艺作品所表现。 《木兰诗》及木兰 相关介绍 机杼 可汗 鞍鞯 辔头 燕山 胡骑 戎机 朔气 金柝 红妆 著我旧时裳 傍地走 zhù kè hán ān jiān pèi yān jì róng tuò shuò zhuāng zhuó bàng 字词积累 (一)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帖:同“贴”,贴上) (二)古今异义: 1.军书十二卷  古义:表示多数,不是确指;今义:数词,十二。 2.从此替爷征  古义:父亲;今义:爷爷。 3.出郭相扶将  古义:外城;今义:姓氏。 字词积累 4.双兔傍地走  古义:跑;今义: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 5.赏赐百千强  古义:有余;今义:力量大。 (三)一词多义 1.帖:昨夜见军帖(文告) 对镜帖花黄(同“贴”,贴上) 2.市:愿为市鞍马(买) 东市买骏马(集市) 字词积累 3.愿:愿为市鞍马(愿意) 愿驰千里足(希望) (四)词类活用 1.策勋十二转 (名词用作动词,记录) 2.愿为市鞍马 (名词用作为动词,买) (五)文言句式 省略句 愿为市鞍马 点拨:“为”后省略“之”,指代父从军这件事。 字词积累 倒装句 问女何所思 点拨:宾语前置句,应为“问女所思何”。 (六)成语积累 1.磨刀霍霍:本形容磨刀声响亮。后常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