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的体验———捏塑动物》教学设计 捏塑艺术是我国一种古老且历史悠久的的民间艺术。它以泥土为原料,主要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泥塑艺术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其艺术品在社会上仍然流传不衰,尤其是小型泥塑,既可观赏陈设,又可让儿童玩耍。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应知:初步了解泥塑艺术,感受我国民间丰富多彩的泥塑艺术的特点。 应会:尝试运用揉、捏、剪、挑、压、粘、贴等方法,塑造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小组合作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注重美术课型特点,运用情境教学,启发式教学、演示式教学,在课程学习的延伸中关注生活,走向社会大课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乡土文化、学习乡土文化、保护乡土文化、发扬乡土文化的意识。 (2)在各种玩具充斥市场的今天,更应让学生们了解和接触中国泥塑艺术,提高艺术鉴赏力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泥塑作品造型及其色彩所包含的寓意。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泥塑的创作形式、制作技艺和表现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准备: 橡皮泥或彩泥。 泥塑配备工具(广告色、水粉笔、毛笔等)牙签、剪刀、小块卡纸、泥塑的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引导: (1)同学们,你们都玩过橡皮泥或彩泥吗?你们都会捏什么? (2)我们常用的彩泥就是泥塑的一种,课前我让大家搜集了一些有关泥塑的小知识,谁来展示一下,你们想不想了解更多有关泥塑的知识?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泥塑(板书) 师:大家观察一下,这两个作品有什么区别? 生:一个是彩色的,一个是素色的。 师:要想了解更多泥塑的知识,首先我们就要了解一下泥塑艺术的起源。(出示幻灯片:概括新石器时代泥塑特点———造型简单、颜色单一) 过渡:随着时间的发展,泥塑艺术水平不断提高,我们来了解一下泥塑艺术的发展。(出示幻灯片) 分析代表性作品 师:老师给大家搜集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我们共同欣赏一下。 小组探究: 从造型上看,说一说这些泥塑作品有什么特点? 从色彩上看,说一说这些泥塑作品有什么特点? 小组汇报: 无锡泥塑特点:造型圆润,色彩典雅,做工精细。 天津“泥人张”泥塑特点:造型古朴典雅,写意多于写实,幽默多于叙事。 淮阳“泥泥狗”泥塑特点:造型古朴淳厚,色彩艳丽,以黑色垫底,周身施以五彩纹饰形状奇特怪异,充满神秘感。 凤翔泥玩具特点:造型圆润饱满,色泽鲜艳,,具有强烈的立体效果,充满欢乐喜庆的情感。 北京“兔儿爷”泥塑特点:形态憨态可掬,惟妙惟肖。兔爷是老北京的吉祥物,也是老北京城的保护神,传说兔爷能赐给人们平安和吉祥。兔首人身,披甲胄,插护背旗,脸贴金泥,身施彩绘,或坐或立,或捣杵或骑兽,竖着两只大耳朵。 过渡: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都是由陶泥、胶泥、自然黏土、纸黏土等制作而成,由于条件有限我们只能使用彩泥,下面我们就来欣赏老师给大家带来的彩泥作品。 (三)欣赏彩泥作品图片 (四)总结制作方法 a、彩泥制作的基本工具:彩泥、安全小刀、牙签、剪子。 b、彩泥制作的基本技能: 分泥:用目测的方法将大块的泥,按物体的比例和制作的需要,分成若干小块来准备塑造。 团圆:将泥放在两手手心中间,双手均匀转动,将手中泥团成圆球。 搓长:将泥放在手心,两手前后搓动,将泥搓成长条状或圆柱体。 压扁:用手掌或工具将搓成的长条或团成的圆球压成片状。 抻拉:从一整块泥中,按物体的结构抻拉出各细节部位(如大象鼻子、天鹅脖子等) 连接:直接粘接———将需要粘接的部分塑成一边凹进一边凸出,插接后压紧。使用连接道具(竹签或小棒)插接两端,压紧后完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