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080507

人教统编版七年级语文 下册 第五单元 20 古代诗歌五首——乙亥杂诗 课件(共26张PPT)

日期:2024-06-0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6次 大小:315014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人教,PPT,26张,课件,杂诗,乙亥
  • cover
(课件网) 名言欣赏: 语言不只是交流与思维的工具,更是人的生存空间、生存条件与存在方式。语文活动就是人的生命运动。 中国是诗的国度,在历史的悠悠长河中,诗人们张目人间,寄情山水,人情物理,体察入微,或执着,或洒脱,或沉郁,或飘逸,风情万种,千古流芳。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古代诗歌五首,随着诗人的生花妙笔,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导入新课 20 古代诗歌五首——— 望 岳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 下册 目标导航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五首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重点) 2.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难点) 3.感悟诗人寄寓在诗歌中的情感。(重点)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龚自珍】(1792—1841年),字璱人,号定庵。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代表作】《定庵文集》。 走近作者 这组诗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这年龚自珍辞官,由北京南返杭州,后又北上接取家属,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 写作背景 思绪万千的他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于是诞生了《己亥杂诗》。在这路途中,龚自珍一有感触便写下来,扔进篓里。他珍惜诗篇,315首诗一首都没丢。 走近作者 《己亥杂诗》选自《龚自珍全集》,共350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写于己亥年。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五十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此选其一。 作品简介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 亥 杂 诗 龚自珍 整体感知 朗读诗歌, 注意节奏, 读准字音, 读出感情。 整体感知 浩荡离愁百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无限。这里形容作者离别京城时的无限愁绪。 诗人的马鞭。吟,指吟诗。 旧读xiá,与二、四两句同韵。 诗 歌 解 读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指作者将要去的地方远离京城。 诗意:夕阳西下,不尽的离愁油然而生,我吟诗作赋,挥鞭东指,从此便是辞官浪迹天涯路了。 东方故里。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包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无限感慨中表现出作者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 合作探究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花。 诗意:那缤纷的落花并不是没有感情,它们化作沃土后,更加呵护滋养着花儿。 比喻 合作探究 怎样理解结尾的主旨句? “落红”喻辞官,“春泥”喻平民百姓,“花”喻朝廷,诗人看到落红想到自己,虽然花儿已谢,但没有终结自己的使命,而是要回到滋养它的泥土中去,化为春泥,为养护来年新开的花朵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在这里,诗人以落花自比,在形象的比喻中表现出一种不甘自弃、昂扬奋进的精神。 合作探究 诗的前两句既抒情又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