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084733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教科版

日期:2025-04-22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4次 大小:192746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2,认识
  • cover
教 学 设 计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小学科学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也是对学生启蒙教育的重要学科。上好科学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动脑能力,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打好基础。 本设计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杜威的儿童理论以及布鲁纳的认知结构为中心的课程理论为基础,充分意识到儿童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通过科学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主动实践的学习习惯。倡导“做”中学,在“做”中发现,在“做”中体验,在“做”中感悟。动手前先动脑,明确动手操作的目的,活动中手、脑、眼、鼻、耳多种器官并用,及时捕捉事物的细微变化,善于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从直观形象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质,养成动手与动脑结合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课,主要内容是探究学生常见的“岩石”,这与后面的内容探究“矿物”是相互联系,逐步深入的。《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是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对板岩、花岗岩、大理岩、石灰岩等几种常见的岩石进行进一步的观察,以了解岩石的结构和构造为主要的观察目的,通过新的观察方法和简单的实验,认识几种常见岩石的显著特征,关注岩石的本质特征,进而对照岩石资料对岩石进行识别,为后面的内容打下学习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岩石对大家来说是一种常见的东西,学生的生活环境中到处都能见到岩石,因此,这对他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东西了。但他们对岩石的认识还是非常浅显和表面的,对于岩石的特征没有形成清晰的科学的认识。本课主要抓住学生对于岩石还有许多未知的问题,引领他们进一步探究岩石的奥秘,从而获得探究的兴趣。 四、设计特色简述 通过两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设计和改良。 第一方面是实验标本的处理。课本给我们展示的是六种岩石,如果全都做实验,从时间上来说比较赶。所以我做了以下处理,只对页岩、花岗岩、大理岩3种岩石进行实验,其中我取2块颜色、大小的不同大理岩进行实验(让学生知道,同一种岩石,表面颜色可能不同,但结构与实验反应是相同的。),也就是总共4块岩石。 第二方面是对岩石观察记录表的简化、细化设计和改良。书中的表格设计太过粗糙,学生处理起来有难度,对此进行简化、细化处理,详见下表格。 五、教法与学法 1.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特点,本节课主要采用演示法、对比法、讨论法、循序渐进法、启发式教学法进行教学。 2.学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具体教学内容特点,本节课采用探究法、对比法、讨论法、分析法,小组合作学习。 六、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初步认识页岩、花岗岩、大理岩等常见岩石的关键特征,理解不同种类的岩石在结构和构造上有不同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1、观察、描述几种常见岩石的方法,颜色、结构、构造等。 2、会根据岩石的显著特征初步识别岩石。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各种观察、比较的方法对研究岩石的重要性。 2、通过组间的交流与评价,学习合作、质疑、围绕关键问题思考的意识。 七、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描述、记录、表达3种岩石的显著特征。 难点:归纳出同种岩石共同的关键特征,并据此识别岩石。 八、教学准备 (1)实验材料 1、岩石标本:页岩、花岗岩、大理石2块、石灰岩。2、实验材料:页岩、花岗岩、大理石2块。3、滴管、稀盐酸(装进塑料杯中)、镊子、刻刀、操作垫、放大镜、水、塑料杯。4、岩石观察记录表、岩石特征资料卡。 (2)演示用具 各种岩石、滴管、稀盐酸(装进塑料杯中)、刻刀、岩石特征资料卡、ppt。 九、教学流程 十、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每个小组有一盒岩石盒,请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