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 铅笔和橡皮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会多个复杂连续动作的设置; 根据需要变化对象的状态,即熟练掌握元件与图形之间的转化; 能根据故事情节安排不同对象的动作; 合理安排声音与语言内容的呈现时间。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信息处理能力。 情感目标:调动学生制作的积极性,并使学生更进一步意识到爱护公物,遵守公共道德。培养学生不乱写乱画,爱护公物。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看教师范例: 动画小故事:这是一个发生在桌子上的故事,调皮的铅笔在桌子上写了几个字“铅笔到此一游”橡皮过来把这几个字擦掉了。铅笔很不高兴地说:“你我为什么要擦掉我的字?”橡皮告诉铅笔:“不要乱写乱画,我们要爱护公物!” 二、制作动画: 1、分别录制铅笔与橡皮说的话,保存声音文件。 A.学生分角色将铅笔和橡皮的这段故事演一演,体会铅笔和橡皮的性格,渗透爱护公物的教育。 B.将铅笔和橡皮的语音保存为两个声音文件,可找两名学生分角色朗读,统一录制声音文件做为共享文件。 2、设置背景色 3、制作铅笔写字的动画 A.学生观看教师演示; 逐帧画出运动的铅笔、逐渐出现的字,也可实现铅笔写字的动画效果。 B.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三、“提个醒”: 教师提示:为了使动画效果更好,建议将铅笔设计为上下跳动的影片剪辑元件,这一变化由学生去尝试、体会。 铅笔在写完字后,就不需要再上下跳动了,那如何使铅笔停止运动呢?提出这样的问题,由学生思考解决。“试一试”中提供了一个方法,可参考使用。 四、测试影片,总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播放上一节课学生作品,进入评议,并给适当的时间进行修改。 二、制作橡皮擦除字迹的动画 A.学生观看教师演示; 这部分动画和铅笔写字的动画设置是类似的,提倡学生在这两部分使用不同的制作方法,体会两种方法的特点。 B.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三、创建铅笔、橡皮说话的动画效果 1、对话内容的呈现形式,可以是简单的文字,也可以设置文字的霓虹灯效果或者逐字出现效果,在此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造力。 2、声音和内容要同步。 四、交流: 如何实现声音与字幕同步的动画效果?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