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086161

新课标高中数政治人教版必修3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课件+检测)(5份打包)

日期:2024-05-16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7次 大小:762573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新课标,5份,检测,课件,社会,文化
    课件29张PPT。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第一框 体味文化连一连、想一想、知识梳理课前自主导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不同精神活动产品人类社会社会实践物质活动物质载体社会精神物质力量研典例、解疑惑、议题探究课堂互动探究word部分: 请做: 随堂巩固训练 夯基础、固根基、规范训练 点此进入该word板块第一单元 第一课 第一框 体味文化 随堂巩固训练 1.晋东南一带的民歌,调式古朴;晋东北地区的民歌,音调高亢,有雄浑之感;晋南地区的民歌,时代气息浓郁,感情热烈;晋中地区的民歌,灵活自由、富于变化。山西民歌的这些特点表明(  ) A.不同区域文化具有各自特色 B.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C.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D.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解析:选A 材料中山西各地民歌特点不同,说明了不同区域文化具有各自特色,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2.蜀道的开凿始于战国时期,这条惊险奇绝的古道堪称人类筑路史上的奇迹,也是历史文化的“活文献”。在漫长的三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中,无数的政客商贾、文人兵卒行进在这条古道上,由此留下了大量的城池、建筑、诗歌和故事,让古蜀道升华为一条南北文化交融的立体系统。这表明(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人可以通过自身的活动赋予“自然”的东西以文化 ③特定的文化环境产生特色文化 ④古蜀道是巴蜀文化的全方位展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A 在漫长的三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中,无数的政客商贾、文人兵卒行进在这条古道上,由此留下了大量的城池、建筑、诗歌和故事,让古蜀道升华为一条南北文化交融的立体系统。这表明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人可以通过自身的活动赋予“自然”的东西以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①②符合题意;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古蜀道有利于展示巴蜀文化,但不是全方位展示,④错误。故选A。 3.《尚书·益稷》所载“击石拊石,百兽率舞”,是摹仿群兽体态动作的歌舞。“击石拊石”的“石”,即石磬,它是狩猎生活的产物。《山海经·海外西经》载:“刑天氏”与天帝战,头颅被砍,仍以双乳为目,肚脐为口,执干戚而舞,由此产生的“干戚舞”,是执盾与斧以再现战争场面的群舞。这说明(  ) A.文化是日常生活的形象再现 B.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C.文化能转化为巨大物质力量 D.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解析:选B———击石拊石”的“石”,即石磬,它是狩猎生活的产物,“干戚舞”,是执盾与斧再现战争场面的群舞,这说明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B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A、C与题意不符,排除;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D说法错误。 4.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由此可以看出(  ) ①文化是人类全部的行为活动 ②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③文化素养是历史传承下来的 ④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①错误;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表明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②正确; 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历史传承下来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③错误;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思想结晶,表明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④正确。故选C。 5.2019年3月5日,是第五十六个学雷锋纪念日。雷锋精神激励了几代中国人,并传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