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102254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1-浮力-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4-05-06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6次 大小:33346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教,八年级,物理,下册,10.1-,浮力
  • cover
课题 第1节 浮力 时间 教师 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浮力。 2、了解如何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 3、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浮力概念和产生原因。 教学难点:浮力概念的归纳与产生原因。 教学器材准备:多媒体课件 分组仪器:水槽,烧杯,弹簧测力计、木块、铁块、细线、适量的水、学生导学案。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策略 预设时间 一、情境导入 播放2000年前关于死海不死的传说,人们在死海里看书、打牌的图片。把学生引入与浮力有关的问题上,体会浮力的存在。 设计意图:从贴近学生生活的物理现象入手,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在领略大自然的美妙中进入物理的世界,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 二、新课教学 引导学生分析图片中人与轮船的受力情况,及每个力的施力物体。通过二力平衡归纳出浮力的概念 设计意图:从学生学过的知识入手,学习新的物理概念,教育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 (一)用测量法研究浮力 提问:如果给你一个弹簧测力计和一杯水,你能用实验判断沉没在水中的金属块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吗? 设计意图:学习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的大小,为下面的实验探究做准备。 学生上台演示实验:如图,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记为G,再把此物体浸没在水中测它的重力,记为F,比较两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发现了什么问题?据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分析实验:示数变小了,说明物体 受到了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浮力。 F浮 = G — F 即弹簧测力计两次读数之差,这也是浮力的测量方法。 浮力产生的原因 物体受到向上向下的压力差。 演示:(1)将去底去盖的塑料瓶倒放于手中,把乒乓球放入瓶口,让学生猜想往饮料瓶中倒水会发生什么现象? (2)问: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乒乓球上浮? 回想演示实验,让学生思考解释实验现象。 设计意图:(1)通过小实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将好奇心全部集中到教师的演示实验上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2)通过分析立方体受力,推导得出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本节课的难点,在分析受力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演示 把装满水的烧杯放在盘子里,请一位学生把易拉罐按入水中,在手感受到浮力的同时,会看到排开的水溢至盘中。观察:易拉罐浸入水中越深,排开的水越多,浮力是否越大? 用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根据看到现象提出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猜想并说出猜想依据。 把学生的猜想总结到黑板上,以方便后面的实验探究。 对大家大胆的猜想给予肯定,并鼓励大家也当一次小科学家用科学实验验证猜想,设计方案进行探究式实验研究。 引导学生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 指导学生实验,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找两组实验数据,利用投影,引导学生分析数据,总结结论。 分析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设计意图:给学生创设出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提供给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亲自参与探究、发现和体验,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学习,掌握探究实验的基本步骤和科学的方法。并逐步形成一种善于质疑、乐于探索、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把学生分成两大组进行实验探究,可有效的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 运用反馈调整教学 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习从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板书设计 10.1浮力 一、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力。 木块漂浮:F浮=G 铁块:F浮=G-F示 浮力产生原因 F浮=F向上-F向下 三、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课堂小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