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114101

第8课《时间的脚印》 导学案(2课时,含答案)

日期:2024-04-2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62次 大小:2965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8课,时间的脚印,导学案,2课时,答案
  • cover
八年语文“五环阅读”导学 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学案 课题 时间的脚印 课型 自读课 课时 2课时 设计者 学习目标 明确本文的说明对象及内容,理清思路 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品味生动有趣的语言。 3.激发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理性思考、自主探究的科学精神。 重点 理清文章基本内容,理解说明顺序 难点 品味语言,培养探索精神。 学 习 过 程 个性补改 第一课时 导入活动,激趣引思 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客观形式,无处不在,与每个人密切相关,但它看不到、触不着。但每个生物种都在时间的流逝中进行着生命的更迭,古往今来人们对时间的流逝发出了慨叹……那么还有什么可以记录时间的更替?那么今天我们走进陶世龙的《时间的脚印》跟随作者去探寻时间的踪迹! 二、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踪迹( ) 低洼( ) 崩落( )裂缝( ) 烘烤( ) 腐蚀( ) 孔隙( ) 渗入( ) 刨刮( ) 沙砾( ) 楔形( ) 掸去( ) 浑浊( ) 山麓( ) 沟壑( )沉淀( ) 遗体( ) 琥珀( ) 犀牛( ) 龟裂( )帷幕( ) 钟鼎文( ) 2.解释下列词语。 【踪迹】 【山麓】 【沟壑】 【胶结】 【龟裂】 【帷幕】 【腐蚀】 【粗糙】 【刨刮】 【浑浊】 【沉淀】 【海枯石烂】 3.作家作品 陶世龙,1929年4月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中国著名科普作家。代表作品有《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打开地下宝库的钥匙》《我们居住的星球》等科普读物。 4.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时间的脚印》(江苏教育-出卷网-1999年版)。略有改动。本文是一篇科普读物,同时又是一篇很好的事理说明文。 它所谈的时间,本质上是一个地质学概念。作者把时间的概念,从日常的感觉延伸到自然界中,引出了关于时间的又一种境界。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的标题是“时间的脚印”,通过阅读,你认为本文的写作对象是时间吗?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文中有哪些段落独句成段?他们有哪些作用? 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并概括各层次的大意。 本文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 四、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听写词语) 二、导入新课:本文运用准确、严密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岩石记录时间的作用、方式以及读懂“时间的脚印”对人类的重大意义。这节课我们接着探究课文。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文章开头引用一首小诗有什么作用? 自由读1—4自然段,说一说: 1)现在的人们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2)中国古代用什么来记录时间? 3)本文中提到的岩石有什么作用? 3.自由读5—21自然段,分组讨论: 1)岩石的运动规律是什么? 2)你能根据书上的有关内容概述石烂到新生的过程吗?(提示:根据8-18自然段) 3)人们是怎样根据岩石来判断时间的?(提示:读第19-21自然段,可从岩层厚度、排列顺序、地壳运动等方面思考。) 4.自由读22—29自然段,分组讨论: 1)从哪几方面说明了岩石可以保存历史遗迹? 岩石保存了哪些历史的痕迹? 3)人类是怎样根据岩石来认识地球的发展历史的? 5.细细品味最后一段,说一说:读懂岩石记录有什么重大意义? 四、悟读品味,体会说明方法  1、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蚀了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水流和风还不断地冲刷、吹拂着它。特别是刮风沙的时候,就像砂轮在有力地转动,岩石被磨损得光溜溜的,造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   2.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3. 当然我们也不能忘掉人的作用。例如,在建筑兰新铁路的时候,一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   4.在山麓、沟壑、河谷、湖泊、海洋等比较低洼的地方,有许多泥沙不断地被留下来,它们填充着湖泊,垫高了河床。我国洞庭湖的面积逐渐缩小,黄河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