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127155

教科版五上教 案《4土壤中有什么》

日期:2025-10-15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4次 大小:184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教科,4土壤中有什么
  • cover
土壤中有什么 1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2、土壤是岩石微粒、空气、水、腐殖质和无机盐的混合物。 3、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土壤,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 2、用沉积的方法把土壤成分按颗粒的大小分成几层。 3、综合各种方法获得的信息,完善对土壤成分的正确认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2学情分析 板书设计是我经过仔细考虑的,不仅仅是板书土壤的成分有哪些呈现在上面,而且这些成分的演变、来龙去脉,是个过程,是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形成的,也反映了学生从已有认知到学习之后的转变,比如,通过我指定的“课前调查表”发现,学生对土壤中含有水、腐殖质和“植物残体甚至矿物质等都有一定的认识,只是需要去观察、明确,清晰认识和了解,而对“空气、盐分”等还不清楚,需要教师引导发现,还有就是活体”的关系,“水、空气、盐分、腐殖质”等营养对动植物生存的重要意义,也需要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建立的。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实验了解土壤的组成。? 教学难点:土壤成分的由来及土壤与生命的的关系。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激趣导入 逐一展示电子白板图片:岩石(图片加文字,下同)→碎石→小颗粒→?土壤 提出问题:土壤中究竟有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将土壤的认识与岩石的风化建立联系,既站在单元高度,也便于后续教学,引导学生对土壤作更深一步的研究,激起探究的欲望。 活动2【活动】通过各种观察活动寻找土壤的成分(25~28分钟) 1、展示学生已有认识(课前调查):(2~3分钟) 你们认为土壤中会有什么?教师出示整理记录 【设计意图】学生的已有认知是完善认识、不断学习的基础,通过调查为后续观察、比较做铺垫。 2、用肉眼观察新鲜土壤,初步认识土壤成分(10~12分钟) (1)观察白纸上的新鲜土壤,填写记录表 证实各组猜想,寻求新的发现(可使用工具) (2)实物投影汇报: 和你们的预测相同吗?有哪些新的发现? (3)教师归类整理:动植物残体、水、岩石微粒。 小石子、沙、土壤的颗粒是三种物质还是一种物质?理由是什么? ?【设计意图】肉眼观察新鲜土壤,主要让学生了解土壤是湿润(有水分)的,有动植物残体、动植物活体和土壤颗粒。 3、放入水中观察土壤,加深对土壤的认识(10~12分钟) (1)刚放入水中观察———你有什么新发现?(空气、分层) (2)搅拌观察 描述、放置 (3)教师提供的已沉淀的溶液观察 学生在光线明亮的地方观察,描述 (4)师展示土壤分层图片 土壤在水中的分层———试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顺序? (5)介绍科学家对岩石微粒分类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土壤成分及岩石微粒在水中的分层进一步认识颗粒的大小,并介绍了解相关科学知识。 4、教师演示实验观察,了解土壤的其他成分(6-8分钟) (1)燃烧土壤———认识、简介“腐殖质”。? 用酒精灯燃烧放在铝片上的土壤,闻到一股难闻的气味。是什么发出臭味吗? 在土壤的成分中哪些可以变成腐殖质 (2)燃烧浸泡土壤的液体———有“盐分” (3)你们对土壤有什么新的认识 【设计意图】将学生体验与教师演示结合,观察肉眼看不到的现象。与土壤中的生命建立联系,不断完善对土壤的认识。 (四)拓展创新(土壤和生命的关系10~12分钟) 1、认识土壤和生命的关系 (1)图片:土壤构造图, 视频:土壤中的动植物; (2)科学诗:《我们的土壤妈妈》 【设计意图】回扣单元教学主题,与生活建立联系。 活动3【作业】课内练习 填空 1、根据颗粒大小可以把土壤的微粒分类,从大到小分别是( ?) ?、?( ?) ? 、???( ? ) ?和 ???( ? ) ? 。 2、把土壤放入水中,发现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中有?( ? ?) 。土壤中还含有植物生长所需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