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127721

“历史解释”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 ——以《祖国统一大业》一课为例 课件(共27张PPT)

日期:2025-05-1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1次 大小:131465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祖国统一大业,PPT,27张,课件,为例,一课
  • cover
课件27张PPT。“历史解释”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 ———以《祖国统一大业》一课为例 2020-4-3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解释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历史解释”建立在“时空观念”、“史料分析”等五大要素基础之上,同时为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创造条件。 2020-4-3课例分析目录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历史解释”在教学中的运用与探索“历史解释”在教学后的思考与感悟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2020-4-3 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012020-4-3本课属于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前两课主要阐述了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体系,以及该体系在“文革”中的挫折、“文革”后的恢复与发展情况,可见单元主线是有中国特色的制度体系。本课的核心”一国两制“也属于中国特色的制度体系,是“制度自信”的重要体现。在单元 中地位本课从教材内容看涉及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相关国策和现实实践。如果单从教材本身和概念出发循规蹈矩的展开,容易上成“政治”课。因此要有更新的立意,即结合时代背景,探讨“一国两制”对今天的精神启迪,从而使这一充满政治色彩的主题,变为涵养人文、读史明智、彰显素养的阶梯,在这过程中帮助学生从历史演变和国际政治的角度来评价“一国两制”的历史地位。从更高 处立意教材分析2020-4-3 高一学生已经在初中历史学习中了解过“香港和澳门回归”、“海峡两岸的交往”等内容,对“一国两制”,台湾问题,香港、澳门回归等基础知识掌握和理解比较容易,因此高中历史学习中对“一国两制”实践层面的内容无需过多重复讲述,可简化处理。 学情分析2020-4-3 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022020-4-3 简述“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2020-4-3通过大量的资料,感受“一国两制”构想的未达成就。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学会搜集整理史料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解析史料的能力。通过对“一国两制”理论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分析和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通过教材和相关材料,认识到祖国统一所处的特定的时空环境,抓住祖国统一大业的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通过对海峡两岸交流情况的了解和分析,引导学生感受两岸隔离对人民造成的苦难,引导学生探究、分析、概括、认识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通过对港、澳顺利回归,认识到这是中国综合国力、国际地位提高的结果,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维护国家统一,需要全体中华儿女的奋斗,从而激发学生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贡献自己力量的信念。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2020-4-3 教学重、难点032020-4-3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一国两制” 的理论和实践 。 突破方法:设计层层递进、有梯度并且能够联系现实、学生感兴趣能够解答的一系列问题来讨论突破。 认识“一国两制”理论和祖国完全统一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意义。 突破方法:采用情境创设法、史料阅读法等来引导而是领悟历史,感受现实。 2020-4-3“历史解释”之教学中的运用与探索042020-4-31、铺垫“历史解释”的基石———时空观念1.切入那时那地的历史时空 导入:以学生熟悉的歌曲《龙的传人》作为导入。1979年,台湾歌手侯德健创作的《龙的传人》风靡台湾,并得到了国民党新闻局长宋楚瑜的高度赞誉。1983年,侯德健从台湾来到北京,这首歌开始在大陆流行,但与此同时,歌曲在台湾遭到禁唱。据不完全统计,1979年到1987年间,台湾地区共计有930余首歌曲遭禁唱,直到1987年才解禁。基于这段历史情境,我设计了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