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130097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 第9课 对外开放【教案】

日期:2024-05-0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8次 大小:2562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
  • cover
第9课 对外开放 教学目标 1. 知道经济特建立的目的、过程及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作用。 2. 了解我国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及对外开放形成的格局。 3. 了解世界贸易组织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重大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对外开放的目的,步骤,成效。 难点:首先在深圳等地创办经济特区的原因及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 (设计者:   ) 一、创设情景 激情导入 利用多媒体展示材料: 材料一:据农业部人民公社管理局的统计,1978年,全国农民每人年平均从集体分配到的收入仅有74.67元,其中两亿农民的年平均收入低于50元。有1.12亿人每天能挣到一角一分钱,1.9亿人每天能挣到一角三分钱,……1978年,全国有三分之二的农民生活水平不如五十年代。 ———杨继绳《毛泽东时代的社会结构》 材料二: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的平均工资:1957年是637元,1978年仅是644元。据威海统计局记录,威海职工工资:1949年是40元,1978年仅是702元 。 ———林蕴辉《国史札记》 材料三:1978年,我国企业每个职工平均创造的价值只有0.9万元人民币,而美国为6.5万美元1952年到1983年,国家向重工业投资4150亿元,同期重工业给国家积累的资金只有8150亿元。 材料四:1972年,中国政府曾明确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允许外国人在中国投资,中国也不向外国输出资本。1974年外贸部的一篇文章也明确表示:“社会主义国家根本不会引进外国资本。” 教师导入:同学们,结合材料说说中国需要对外开放吗?贫困的中国农村,困窘的中国城市,低效的中国企业,封闭的中国社会决定了中国要实行对外开放,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课堂。 二、教材引导 自主学习 1. 自读教材。 2. 结合学生用书预习部分,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中标注清楚。 三、聚集主题 合作探究 探究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1.大逃港 出示材料: 材料一: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有将近100万名内地居民冒着生命危险,由深圳越境逃往香港,史称“大逃港”。当时广东广东宝安贫困落后,农民劳动一天的收入是0.7到1.2元,而对岸一河之隔的香港农民劳动一天的收入却是60-70港币,两者差距竟然有100倍。 ———林天宏《人民会用脚投票》 提出问题:为什么内地居民会冒着生命危险从深圳逃往香港? 学生交流:略 教师讲述:听了逃港报告后,邓小平出奇的沉默了好久,才说道:“我们的政策有问题,生产生活搞好了,才能解决逃港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国家调整了对外政策,实行对外开放,1980年设立了深圳经济特区。 2.深圳的故事 提出问题: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能解决逃港问题吗? 教师讲述:在陈秉安先生的《大逃港》一书中这样写到:1980年8月26日,在逃港最严重的深圳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条例公布后的几天,逃港的人群突然消失了!成千上万的躲在大山后和树林中准备逃港的人群突然都见了。不仅如此,许多已经逃到香港的当地居民,在听说深圳设立经济特区、政策放宽后,又回来了。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彻底解决了逃港问题,并使深圳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从一个边陲小镇变成了现代化的大城市。 提出问题: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成功,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有着怎样的意义? 出示材料: 材料一:“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开放政策的窗口。” ———邓小平 材料二:深圳在25年的历史中作出了其应有的贡献:一是杀出了一条血路,积累了创新发展的经验;二是探索了改革开放的路子,创建了比较健全的市场机制;三是创立了深圳速度的经济发展模式;四是以铁的事实证明创建经济特区的正确性。 ———深圳市委书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