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134121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文鉴赏及中考考点训练(含答案)

日期:2024-05-0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9次 大小:12840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20年,答案,训练,考点,中考,鉴赏
  • cover
专题2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 【知识储备】 一、导入 同学们,“诗言志,歌咏情”,诗歌以凝练的笔墨,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给我们以美的享受,给我们以美的熏陶。作为一个炎黄子孙,只要谈起祖国的诗歌,总会有一种止不住的豪情涌上心头。今天呀,老师邀请同学们去遨游我国古代诗歌的海洋,学习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二、目标 1.了解与作者相关的文学常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意,赏析诗歌写景的名句。 3.学习诗人含蓄、委婉地自我推荐的方法,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华。 三、原文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四、注释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选自《孟浩然集校注》卷三。 张丞相:指张九龄(678-740),唐玄宗时为相。 涵虚:指水映天空。涵,包含。虚,天空。 混太清:与天空浑然一体。太清,天空。 云梦泽:古代大湖,在洞庭湖北面。 欲济无舟楫:想渡湖却没有船只,比喻想从政而无人引荐。济,渡。 端居耻圣明:闲居在家,因有负太平盛世而感到羞愧。端居,闲居、平常家居。 徒有羡鱼情: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这句隐喻想出来做官而没有途径。 五、诗意 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眼睁睁地看着别的钓鱼的人,自己心里也想得到鱼,却又苦于没有渔具,空存想望。 六、赏析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赏析: “平”———写出了水的充盈和湖面之阔。 “涵”“混”———呈现了洞庭湖的无边无际,与天相接,吞天吐地,包容万象的恢宏气势。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赏析: “蒸”写出了湖的广阔浩大,蓄积丰厚; “撼”衬托湖的澎湃动荡,力量巨大。 不仅表现了洞庭湖的壮阔与活力,也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生机勃勃的精神状态,营造了雄伟壮阔的意境。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赏析: 类比,诗人以“无舟楫”喻指自己向往入仕从政而无人接引赏识。借双关(“济”,渡水,又有救助、拯救的含义。)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想做官而没人引荐,不能在太平盛世出仕,为民谋利,深感惭愧。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赏析: 诗人巧妙运用了《淮南子·说林训》“临渊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的典故,另翻新意; 而且“垂钓”与“湖水”照应。称颂对方不留痕迹,有求于人,希望自己得到执政者的赏识,却不卑不亢,不失身份。 总结: 乍读此诗可能不解:“望洞庭湖”与“赠张丞相”有什么关系呢?原来,诗人以写洞庭湖为发端,以“欲济无舟楫”为喻,巧妙过渡,婉转含蓄地表达了自己从政的心愿,希望得到举荐。全诗意在求仕,却不直接告白,不露乞怜痕迹,大方得体,深婉有致。诗的前半写“望洞庭湖”, “平”“涵”“混”“蒸” “撼”等词,锤炼精妙,富有表现力,写出来烟波浩渺、水天合一的宏伟气象,以及汹涌澎湃的磅礴气势。这首投赠诗,也因此成为后人心中描摹山水的佳作。 七、文学常识 律诗的特点 1、律诗多为五言或者七言,五律规定每句五字,七律规定每句七字。 2、律诗每两句为一联,依次叫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3、限定用平声韵,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 4、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规定。 5、每首中间两联必须用对仗。 问题探究 (1)诗歌首联描绘了幅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参考: 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洞庭湖极开朗也极涵浑,汪洋浩阔,与天相接,润泽着千花万树,容纳了大大小小的河流。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非常阔大。 (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蒸”和“撼”字好在哪里? 参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