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135435

中图人教版(2019)信息技术必修一 1.1.3 理解知识 教案

日期:2025-05-17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5次 大小:2627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中图,人教,2019,信息技术,必修,1.1.3
  • cover
案例 理解知识 1. 《课程标准》要求 ·理解数据、信息与知识的相互关系,认识数据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针对具体学习任务,体验数字化学习过程,感受利用数字化工具和资源的优势。 2. 教学目标 ·在案例分析过程中理解数据、信息与知识的相互关系。(信息意识) ·学会对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信息进行提炼和归纳,获得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观点、经验和技能。(计算思维) ·学会运用数字化工具(思维导图)表达思想,建构知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在项目活动中增强信息意识与认知能力,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负责的行动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信息意识、信息社会责任) 3. 学业要求 学生能够描述数据与信息的特征;掌握数字化学习的方法,能根据需要选用合适的数字化工具开展学习。 4. 教学对象分析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数据、信息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本节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领会数据、信息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并学会使用知识管理工具———思维导图来管理知识。 手工绘制思维导图对于有的学生并不陌生,但对于高一年级学生来说,使用软件制作思维导图是一个新的方法。高中学生有一定的信息技术操作基础,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能迁移技能进行新工具的自主探究学习。因此,在设计如何学习思维导图工具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完成,使学生在项目学习活动中通过学习、交流、合作和创新,体验项目学习的成就感。 5.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知识,学会运用数字化工具(思维导图)管理知识。 教学难点:能从信息中准确地提炼和归纳出知识,获得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观点、经验和技能。 6.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诱思导学法、实例分析法。 学法指导:研究性学习法、协作学习法。 教学策略:本课通过案例分析、师生交流逐步建构完成“理解数据、信息与知识之间的关系”这部分内容的学习;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微课,学生初步掌握用数字化学习工具(思维导图)管理知识的方法;开展项目学习,对学到的知识综合运用,即采集学生真实的体质数据并将其作为活动素材,引导学生学会提炼相关信息,展开讨论,用思维导图呈现学习成果。整节课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地运用数字化工具主动建构知识,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7.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提问:你能根据血液化验结果中提供的信息判断出患者的病因吗?为什么? 教师展示相关医学知识(如:白细胞计数高与病毒或细菌有关,而中性粒细胞又是细菌感染的风向标),让学生分组讨论,确定病情 观察 思考 讨论 通过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理解知识 1. 归纳信息与知识的关系。 (1)信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情况,如血液化验结果中的白细胞计数值……但只有这些信息并不能帮助解决问题。 (2)人们对信息进行分析、提炼,结合实践,得出解决问题的观点、经验和技能,此时信息被内化为知识。这一过程伴随着人类发展的整个过程,不断产生新知识。 (3)有了知识,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2. 提出问题,进一步思考:为什么有的医生会研究出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为社会作出巨大的贡献? 例如,屠呦呦经过多年医学研究发现了青蒿素 思考 回答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知识,归纳出信息与知识的关系。 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要再生新知识、学会创新。明确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做贡献,造福人类 认识数据、信息与知识的关系 1. 师生结合前面的分析,总结数据、信息与知识的关系,填写表1,案例1以化验单为例。 表1 认识数据、信息与知识的关系 概念 说明 案例1 案例2 数据 信息 知识 2. 教师点拨,学生交流,加深对三者关系的理解。 数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